弘安觀點:RCEP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

2020年11月15日,東協與中國、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AP)

海峽時報報導,為期4天的東協系列峰會12日起線上召開。經歷8年磋商的RCEP旨在降低關稅,以共同原產地規則加強供應鏈,並編纂新電子商務規則。印度去年退出RCEP談判後,其餘15個國家,15日於越南舉行的東協視訊峰會完成簽署。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東協十國,歷經數年談判,終於談妥協定架構。

生效後RCEP經濟規模達23兆美元,涵蓋全球22億人口(世界3分之1人口),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成的超級自貿區,也是中、日、韓締結的首個貿易協定,將撼動世界經貿板塊。

RCEP超級經濟圈成軍,台灣卻排除在外,對於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能自外於RCEP經濟體!?看來簽署RCEP 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蔡政府若未能採取積極的角色,破除政治意識形態,改善兩岸關係,台灣正式退出亞太經貿圈,台商也只能靠自己了!

區域整合「東協加五」,台灣又被邊緣化

歷經八年的談判,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1月15日簽署,15個成員國將進一步整合亞太區域經濟。透過此協定,位居要角的中國大陸經濟更受激勵,缺席的台灣、美國則面臨在亞太地區邊緣化風險及更多競爭考驗。

由於台灣並非RCEP成員國,因此協定簽署後會對於台灣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同時引起關注。學者觀察,可以確立國家主權及政治地位外,在地理區域上,台灣屬海島型國家,又位處亞洲,其餘鄰國皆已加入,而這些國家又為台灣主要貿易對象。除了自貿圈形成後雖對台灣高科技產業影響有限,但對於傳產感受壓力可能會以外移反映。

2020年11月15日,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為越南總理阮春福(AP)
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為越南總理阮春福(AP)

專家指出,RCEP簽署之前,東協國家與中國、日本、韓國已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台商外移到東協國家布局的情形已經行之有年。由於台灣與RCEP成員國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台灣的出口。產業部分,RCEP尚未公布詳細內容,但像是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恐必須提早準備可能的衝擊。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在RCEP中扮演關鍵地位的中國與東協,又分別是台灣前二大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不可否認台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確實會受到嚴重的衝擊。

我國目標CPTPP,美若重返FTA有助對台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RCEP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必形成挑戰。8月28日蔡政府「閃電式」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美國的正面反應熱烈,美國國會議員將會要求美國政府盡速跟台灣進行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當前台灣疫情控制得宜,讓台灣處於國際聲譽最佳時刻,此時宣布開放,是一個最好時機。 (相關報導: RCEP衝擊》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產業已有調適 政務委員鄧振中:CPTPP一有加入程序就會提出申請 更多文章

下任美國總統拜登應能延續民主黨政策,大選期間拜登曾刊文將會就公共衛生、氣候變遷及核武擴散等面向與中國合作,但是這並不表示拜登會因此重回過去對中採取戰略模糊的路線,畢竟對拜登而言,所謂的「多邊主義」並不是投降主義,而是在不同於川普「單邊主義的雙邊合作」下,能透過集體的方式讓「震攝中國」能持續保有作用力,重回「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是「重返國際協議與組織」的起手式,「進場盯人」遏制中國銳實力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