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周末舉行的大選中工黨獲勝,新政府班子本周宣誓就職,其中有華裔背景的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格外引人關注。
早在競選過程中,黃英賢就曾表示希望修補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雙邊關係,還曾呼籲上屆政府不要用中國問題「玩國內政治」。
黃英賢本次因出任外交部長而為外界所知,但她實際上是澳大利亞政界的資深人士,有多年的從政經驗。
她在澳大利亞政壇創下多個紀錄:第一位在海外出生的外交部長、第一位有華裔背景的女性參議員,第一位公開的女同性戀參議員。
澳大利亞與美國
在澳大利亞大選投票之前的競選過程中,黃英賢就主張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
她對澳大利亞上屆莫里森政府未能阻止中國與索羅門群島達成安全協議發表評論說,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地區外交政策的最大失敗」。
宣誓就職擔任外交部長的第一天,黃英賢發表影片向澳大利亞鄰國致辭,承認氣候變化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並表示澳大利亞將加強在這一領域的貢獻,「我們將共同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挑戰」。
「我們將共同實現我們的共同願望。我們希望幫助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太平洋大家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將做更多,也將做得更好。」
她說:「我們將傾聽大家的聲音,因為我們關心太平洋地區的意見。」
上任伊始她與總理艾班尼斯前往日本東京出席四方安全對話(Quad)。她在推特上表示,四方安全對話是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
「我們四個國家致力於加強合作關係,回應本地區最緊迫的問題,其中包括加緊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地區安全和新冠疫情。」
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晤後,她表示「澳大利亞-美國同盟是我們安全和繁榮的中心。我們討論了合作問題應對地區的地緣競爭.....」
澳大利亞與中國
澳大利亞工黨勝選後,中國總理李克強向新總理艾班尼斯致電祝賀。
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中澳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也有利於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
「上世紀七十年代,澳大利亞工黨作出同中國建交的正確抉擇,為兩國關係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今年是中澳建交50週年。中方願同澳方一道,總結過去、面向未來,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原則,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中、澳兩國如此友好互動是過去幾年關係緊張時期所罕見的,因此外界對兩國關係重新回暖寄予希望。
作為澳大利亞最高級別的外交官,黃英賢會有什麼不同的手法處理與中國關係呢?
2021年5月,黃英賢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所論述的,既是澳大利亞工黨對中國政策的一貫延續,也反映了她本人對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的把握。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大型基金逃離、風投人士收手:科技新創企業的狂歡派對散場 | 更多文章 )
她總結說,澳大利亞內部對涉及中國的討論「有太多是狂熱、恐懼和缺乏背景的」,並公開批評執政的莫里森政府「只對那些能給他帶來政治價值的事情感興趣」。
黃英賢生平簡介
黃英賢1968年出生在馬來西亞,現年53歲。她的父親是馬來西亞客家人,母親是澳大利亞人。8歲時,她隨母親移居澳大利亞。
她的官方網站自我介紹如下:
- 畢業於阿德萊德大學的法律和藝術專業
- 在進入政界之前,曾在一個工會工作,在新南威爾士州工黨政府擔任部長顧問,並擔任律師
- 2001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
- 2004年,被選為反對黨」影子內閣"成員
- 2007年工黨當選後,被任命為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部長
- 2010年大選後,被任命為財政部長
- 2013年,被任命為參議院執政黨領袖
- 工黨下台後,她被任命為參議院反對黨領袖
- 是第一位擔任過這兩個職務的女性
- 與伴侶及她們的兩個女兒住在阿德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