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男生不流行「紳士風」穿西裝上街?40年台灣老牌西裝店,道出「這個」關鍵因素…

40多年歷史的嘉裕西服,認為西裝過去總給人老氣、不夠時尚的印象。(圖/IMBD官網)

「西裝反應的是一種紳士文化,同時也讓著裝者多了幾分帥氣。」今年三月舉辦的「台北國際紳裝日」,總共吸引了600位男士走上台北街頭,穿上那件「戰袍」,男孩瞬間變成了男人,更變身為一位紳士。

不過,嘉裕西服總經理賴宗仁說:「台灣穿西裝的風氣並沒有那麼盛行,一般人大多只有特殊場合才會穿上它」,為了讓年輕消費者重新認識西裝,嘉裕西服積極調整策略,2015年賴宗仁到職之初更著手改革,為老牌西服創造第二春,並且推出了風格年輕的新品牌。

擺脫「Old Fashion」的大眾印象

日文當中的西裝「sebiro」一詞,其實是來自英國倫敦的薩佛街(Savile Row),這個地方也被認為是量身訂製服(Bespoke)的發源;「讓年輕人知道西裝的細節差異、歷史文化,既然要穿就要穿成應該有的樣子。」

然而,擁有40多年歷史的嘉裕西服,始終給人一種「爸爸時代的西裝」、「Old Fashion」的大眾印象,賴宗仁說,西裝的靈魂是由工藝以及態度堆疊而成,不同於一般的時裝,這些細緻卻重要的差異必須在商品陳列上,做到能讓消費者有種想要穿上它的感受。

02.jpg
英國倫敦的薩佛街(Savile Row),被認為是量身訂製服(Bespoke)的發源地。(圖/數位時代提供)

賴宗仁表示,傳統成衣業面臨的兩大營運困境,一個是庫存、一個是衣服尺寸沒辦法做到完全合身,而「合身」正是消費者感受一套西裝最直接的關鍵。過去許多消費者買衣服時其實都在妥協,覺得尺寸、版型不合是自己的問題、身材比例不夠好,「但我認為不是消費者問題,是品牌需要去滿足消費者需求。」

「量身訂做」因此成為嘉裕西服的重要轉型思考,這是做西服起家的嘉裕特有優勢,原因是量身訂做就可以解決大量庫存的問題,消費者也不必妥協於現有的衣服設計,穿起來合身,人的自信就會完全不同。但是,對於傳統產業來說,骨子裡都有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的觀念,加上量身訂製不僅花時間而且很費工。因此,嘉裕轉型之初,確實就連員工都覺得很困難、不可能。

經過一年的探索,嘉裕在2016年初接觸到台灣新創TG3D studio的「紅外線3D掃描」,消費者只要站在人體掃描機中央,然後透過App的指示操作,30秒左右就能量測完成身材丈量,用科技的方法為每位消費者客製,而且這些數據還可以重複利用

不過,嘉裕很快的發現問題,當消費者站在掃瞄機的位置、姿勢會影響數據結果,對襯衫的丈量仍存在些許誤差,於是嘉裕動員了內部員工進行測試、累積數據,最後,花了半年的時間才將科技與嘉裕本身做衣服的經驗結合,逐步調整量測標準。

在服裝產業中,男生的體型大致可以分為五類,「過去做一種襯衫就好,領子、袖子對了,消費者穿起來不合就認了。」賴宗仁說。現在透過數據歸類,一種襯衫的版型可以有五六種尺寸,當消費者掃完身材數據後,就能推薦正確的襯衫尺寸給消費者,「這樣測過幾乎八九不離十,消費者就會很滿意。」 (相關報導: 比起賺大錢,更想用科技救人命!他17歲棄史丹佛去創業,研發「這技術」可望消滅車禍! 更多文章

03.jpg
消費者站在人體掃描機中央,接著透過手機App操作,就能得出身材數據,對於挑選一套適合自己的襯衫,或是訂做西裝都會很有幫助。(圖/數位時代提供,蔡仁譯攝)

用科技縮短傳統工藝製作時間

尺寸丈量的問題解決了,嘉裕發現後端的生產也是需要被顛覆的關鍵,過去訂做西裝的時間很長,師傅丈量好尺寸後,會將數據寫下再交給版師,中間過程繁雜且容易出錯,平均需要耗費20天才能拿到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