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千萬別把「利用你」當成「喜歡你」!有些人就是愛一邊發你好人卡,一邊使喚你

「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認同感很差,他們的自信大部分來自於「他信」別人說我好,我才會覺得自己好。(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他人如何看待你,本質上取決於你對他人的價值。所以,別把別人的讚賞和認可當成衡量自身優秀與否的標準。不信你看看,有多少人一邊發給你「好人卡」,一邊理直氣壯地指使你為他做這做那。

前段時間,有天才作家之稱的蔣方舟突然在綜藝節目上爆料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令網友一片譁然。像蔣方舟這樣年少成名,自帶流量,閃閃發光的天之驕女,在人際關係中竟然也寧願委曲求全去討好別人,可見「討好」這個詞讓多少人躺著也中槍,又在瞬間戳中多少人的內心隱痛。

關於「討好型人格」,心理學上是這樣描述的:「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總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取悅別人。這樣的人大多都助人為樂,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別人各種各樣的忙,甚至接受自己能力之外的請求⋯⋯即使自己很累很辛苦,但別人開心就好了啊。

「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認同感很差,他們的自信大部分來自於「他信」別人說我好,我才會覺得自己好。這就導致他們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行為總是小心翼翼,變得患得患失,最終被外界各種各樣的要求塑造成一個「盜版」的人,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我的同事妮可,就是一個喜歡討好別人的軟柿子。

剛與她認識,就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情。她會幫我買飯、買咖啡、取快遞,並時不時送些小禮物給我。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她總是把「謝謝你」掛在嘴上。時間一長,讓我覺得跟她交往很有壓力,也為她這樣刻意討好我而有點心疼。

午休時間,大部分同事都會留在辦公室裡吃外送便當,每當這個時候,妮可總是貼心地在這些同事的辦公桌上鋪上報紙,然後再跑到前臺把那些餐盒一盒盒拎回來,分給每個人。大家吃完以後,她又起身,把每個人的餐盒全都收了。大熱天,她像個飯店服務生一樣忙前忙後,甚至瀏海都被汗水濡濕黏在額頭上了她也沒空整理。

有一次,我和妮可帶著兩位實習生去客戶的公司協助做一些工作。兩天之後,客戶找了個機會問我:「她是你的助理嗎?」

我說:「不是呀,我們是同事!」客戶說:「我希望把她換掉。」

我驚訝不已:「您能說說理由嗎?」

客戶顯然盡量將措辭說得委婉一些:「我覺得她太⋯⋯殷勤了。我們把你們請到這裡參與專案,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核心價值,而不是完全沒有自己的創意,一味迎合他人,更不是端茶倒水。」

我一時語塞。其實妮可的工作能力不差,她心思細膩,執行力一流,但這一切都被她唯唯諾諾的外表給掩蓋了,和她比起來,連實習生的氣場都兩米八,又怎麼能怪人家小看她呢?

平時在公司開會也是,大家都覺得妮可的意見「聽不聽都一樣」。從妮可的發言裡基本上聽不到明確的觀點,因為她為了博取他人的好感和認同總是選擇迎合眾人的意見,很少能坦然表達自己的觀點。「批評人」這種事,在妮可二十幾年的人生中,更是從來都沒發生過,要她主動與人發生衝突,那還不如讓她去死。 (相關報導: 渴望被愛、害怕衝突、獲取利益…3種靠「討好」活著的人,一輩子都在付出這代價 更多文章

妮可是大家口中的「老好人」,她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大家的觀念就是「有事就找妮可」,那有好事呢,會想到她嗎? 未必,有壞事倒是常常會想到她,所以她常常是辦公室裡的「背鍋俠」。不然怎麼辦呢? 讓他人吃虧,搞不好就是一場「大鬧天宮」,甚至有可能把大家都拉下水,鬧得一發不可收拾。只有「老好人」妮可,似乎吃點虧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