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的政策影片出現廁所偷窺橋段喧騰一時,即便公開道歉卻仍引發後續「人設問題」,競選團隊竟拿犯罪行為視為創意競選廣告,為了一夕爆紅祭出低級策略,反讓公廁免治馬桶淪「炎上政策」。
「炎上」一詞源自日本用語,直指猛烈引火的燃燒現象,現被泛指個人失言等紛爭事件,而被外界猛烈攻擊的流行用詞;當陳時中團隊從海峽論壇、大巨蛋案、內湖交通等攻擊市政,卻因公廁免治馬桶競選廣告的偷窺爭議嚴重失分,也讓外界對於團隊的「集體失智」感到擔憂。
陳時中主張當選之後將在北市所有公共廁所裝上免治馬桶,團隊因此找了網紅四叉貓共同入鏡拍攝影片推廣政策,影片中的一個橋段卻有性騷擾之嫌,面對外界猛烈批評導致陳時中公開道歉;如今團隊已讓陳時中的人設貼上負面標籤,也凸顯出競選廣告的策略謬誤。
這支廣告的策略目的是要表達「可愛人設」以及「網紅抬轎」,站在拉大支持分母的勝選考量無誤,以他在位五年的衛福部長角色,甚至曾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卻在三強鼎立的選戰之中錯誤包裝,缺乏對於政策理性討論,一味專注人設抬轎才是最大盲點。
競選廣告在民主國家已經成為一種宣傳手段,目的是讓參選人變成可銷售的商品,也將帶動社會支配性的價值與觀念,最終形成一種意象驅動投票行為;如今這支政策影片卻在陳時中競選團隊審稿通過,無疑顯露一種速食選舉的負面效應,千方百計想在網路上獲取人次、吸收聲量、大搞幽默,最終反被網路世界反噬而「炎上」陳時中。
陳時中這支「免治馬桶」影片為了打造政治網紅,卻讓「政治價值」與「法律行為」背道而馳,導致個人參選的慾望秩序逾越法律界線,最終跳脫倫理常軌而遭受批判,最終凸顯一種變態性人設「符號」。
根據衛福部統計關於「性騷擾」在去年成立件數已經超過千件以上,陳時中的偷窺橋段迫使公廁免治馬桶淪為「炎上政策」,競選團隊的「集體失智」已昭然若揭,也坐實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道理。 (相關報導: 賴清德稱「台北是疫情的開始」 蔣萬安:請陳時中明確表態認不認同?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