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民進黨搬出多少所謂的「民調數據」,即使扣除天外飛來的「周玉蔻效應」,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對自己陷人苦戰,不應該意外。早在他決定參選之前,他就已經是仇恨值最高的人選,全台灣最討厭陳時中的選區,非台北市莫屬,而他宣布參選時,台灣的防疫光環早已褪色;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陳時中堪謂「三缺」。
蔡英文坤綱獨斷,「英系」造就「陳時中困境」
造成「陳時中困境」的不是別人,正是蔡英文或所謂的「英系」,為了獨霸地盤方便攬權,蔡英文坤綱獨斷,排除初選,他們心目中的「次佳人選」連競爭機會都不可得;他們為什麼不肯正視陳時中參選的不利因素?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所有的不利全是民進黨自己造成,而指揮官愈當愈白目,愈做愈威權的陳時中,惡化民眾不滿情緒却不自知。
這一切,從疫苗之亂、民進黨始終不承認的3+11(萬華)防疫破口即已埋下地雷,到黑心快篩弊案,一切都已難挽回,民進黨和蔡英文却還遙想著三年前,疫情初起時的病例數最少,邊境管制最成功,其實還有一點:防疫言論管制最「嚴謹」;如果陳時中沒有參選,過去三年經歷過的防疫爭議,即使不會船過水無痕,至少在選戰中有機會雲淡風輕,不成為主議題,偏偏民進黨過度自信否認所有的不利,讓陳時中扛著沈重的包袱打選戰,每一次否認都加重他背上的民怨。
疫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為了護航高端,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還會不會沒頭沒腦的一路卡關BNT?不無疑問;如果不是否認阻擋國際認証的疫苗進口,民進黨也不會瘋狂攻擊捐贈疫苗有功的慈濟,讓蔡英文總統不得不出面拜訪証嚴法師;直到現在,指揮中心還是強悍反擊,認為對「國產疫苗」的質疑是「把民眾當傻子」,遺憾的是,指揮中心放棄專業,把自己當傻子,還要國人一起裝傻。

台北人不會接受「疫情從台北(萬華)開始」
一年半過去,高端所有爭議一點都沒有改變,未經三期還是未經三期,甚至算不算完整二期都存疑,這支包括衛福部長薛瑞元自己都打了四劑的疫苗,還是提不出保護力數據,當全球邊境解封之際,高端還是多數國家不承認的疫苗,與台灣親厚的日本,就是指標,所有意欲前往日本旅遊的「高端國人」,都得另外再做PCR,而指揮中心甚至連PCR降價都不肯,遑論道歉或如在野黨的建言(其實是批評)由國家出資。
政府宣傳的是若想出國,可以優先選擇沒有疫苗限制的加拿大、南韓和泰國,這當然是一種選擇,就像指揮中心也可以要求民眾再等等,總會等到全球全解封之際;但這都不表示「高端決策」是正確的,更不表示高端疫苗因此就追上國際認證的標準,它終究還是一支「合格有疑」的疫苗。國人可以不追究政府採購高端疫苗未打盡而銷毀是否浪費,却不能不問,即使千急萬急給了EUA,但說好的後補三期或後補保護力數據呢?這個責任指揮中心無從推卸,陳時中當然就推卸不了。 (相關報導: 風評:陳水扁回收的真心話─民進黨政府吃人夠夠 | 更多文章 )
因為選台北市,陳時中就不可能從去年3+11(萬華)防疫破口的追責中脫逃,副總統賴清德輔選一句「疫情是(從)台北開始」,立刻成為在野黨的箭靶,對賴清德或提供賴清德講話稿的民進黨幕僚而言,用意或許在提醒台北防疫做得不好,而陳時中(中央)做得好,但效果恰恰相反,萬華人留下了立委林昶佐(差點因萬華是不是破口被罷免),不表示台北人認了破口在萬華,民進黨企圖拿防疫當北市選戰的破口,結果就是讓陳時中空門大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