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共如何在抗日戰爭八年壯大?

中共如何自我壯大呢?(資料照,AP)

將階級鬥爭與民族主義合二為一

DSC_3068。(圖/作者提供)
1945年6月,8路軍從華北治安軍手中拿下河北省獻縣,並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這位小戰士雖然依著破爛,魁武的身材與堅定的表情,卻更能讓當「亡國奴」八年之久的淪陷區子民認定他是「咱們中國的軍隊」。(圖/作者提供)

中華人民共和國究竟是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在中共建政即將屆滿70年的今天,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給了共產黨一個絕處逢生的機會。若沒有西安事變,相信共產黨極有可能在中央軍優勢兵力打擊下被消滅,就不會有紅色政權在中國大陸成立的可能性。

所以從字義上來看,「中共利用抗戰壯大」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而且從先前寫的《中共是如何成為抗戰「中流砥柱」的》篇幅中,筆者也解釋了中共既非抗戰的中流砥柱,也非造成日本戰敗的主要力量。可這絕不代表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這八年的時間內,中共就坐在一旁觀看國軍與日軍相互廝殺,什麼行動都沒有做。

因為國軍與日軍固然彼此對立,但卻同樣標榜反共主義,不會允許共軍在自己的區域裡壯大。所以中日兩軍在對抗的同時,還不忘維持大規模兵力用於限制共軍的發展。日軍不時派兵下鄉掃蕩共軍根據地,國軍也是將裝備最好的部隊用於監控共產黨。面對中日兩軍的雙面夾擊,共軍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迎接來八年對日抗戰的勝利。

更何況到日本在1945年8月投降之際,共軍發展出了130萬正規軍與260萬民兵的兵力,中共統治區的人口也增加到了1億人。更重要的一點,是共產黨在戰爭剛結束時,遠比帶領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國民政府還要更受國人的支持。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抗戰勝利為中國共產黨在四年後的奪權成功打下基礎?就讓本文為讀者一一分析。

IMG_8932。(圖/作者提供)
中共游擊戰與國軍最大的差異,在於充分動員老百姓,尤其是基層農民組成民兵來配合部隊作戰。毛澤東提出的「人民戰爭」理論,讓共軍得以在國軍與日軍的圍剿下殺出重圍,為戰後爭奪天下累積本錢。(圖/作者提供)

中共游擊戰的特性?

國民政府能夠撐到抗戰勝利的一個最大因素,套一句蔣中正委員長的話就是「以空間換取時間」。因為中國的土地實在是太大,日軍就連管理他們打下的沿海城市都已經很困難,更難以抽出多餘的兵力進攻重慶。日軍在淪陷區內,基本上只能管理以城市為代表的「點」,勉強控制以鐵路為代表的「線」,卻完全沒有辦法維持對廣大鄉村,也就是「面」的控制。

這個現象讓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游擊隊,得以繼續在淪陷區內活動,騷擾日軍補給線或者動搖親日政權的統治基礎。既然國民黨與共產黨都有敵後游擊隊,而且執政的國民黨還有更多的游擊隊,何以笑到最後的只有共產黨的游擊隊?為什麼在抗戰勝利之際,國民黨在淪陷區內輸得一敗塗地?原因還是在於共產黨比國民黨,更加重視對平民群眾的政治動員。

毛澤東曾經用「如魚得水」來形容游擊戰的特性,表示游擊隊是「魚」,人民是「水」。游擊隊只能在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撐過強敵的圍剿與掃蕩。國民黨的游擊隊大多由被打散的國軍正規軍,或者是地方維持治安的保安隊組成。他們全心全意執行國民政府交付的任務,於敵後傳遞情報或者伏擊日軍補給線,在軍事上配合國軍正規部隊作戰。 (相關報導: 六四30年》拍下震撼全球的「坦克人」 美聯社攝影記者魏德納:中國政府必須還原歷史真相 更多文章

從共產黨的階級觀點來看,這些純軍事的任務都只是在保衛「統治者」的利益,並沒有真正與老百姓站在一起。那麼從共產黨的角度出發,「老百姓」又是如何定義的呢?按照中共的定義,國民政府與國民革命軍自然不屬於「老百姓」的範疇,就連城市裡的資本家、知識份子還有鄉村裡的地主仕紳,也都不被涵蓋在「人民」的概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