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裂解中國」會否是川普「逼變」戰略的策略選項?

作者憂心,雖然目前美國已將「貿易戰」打成「科技戰」,但這可能還不是美國的最毒招,更狠的「終極招數」會不會是「裂解中國」,從臺灣開始?(資料照,維基百科)

美中貿易戰打到現在,對中共強硬已是美國兩黨共識,幾乎全美國都變成鷹派。課徵關稅、突襲「中信」、捕孟晚舟、狙擊「華為」、毀「千人計劃」、取消「孔子學院」……,美國對中共疊加出拳,招數愈奇也愈狠。雖然目前美國已將「貿易戰」打成「科技戰」,但這可能還不是美國的最毒招。更狠的「終極招數」,筆者擔心,會不會是「裂解中國」,從臺灣開始?因為中國最可能分裂的三個地方西藏、新疆和臺灣之中,只有臺灣不受中共掌控,最容易裂解。不要說這是異想天開,因為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情極富意義,可謂「兇兆」。

「臺灣傳統」,不祥之兆

5月18、19日,美國的「大華府台美文化協會(TUSCA)」於華盛頓舉辦第18屆龍舟賽,川普照例發去賀詞。但川普去年的賀詞表示龍舟賽源於「古老中華文化」,今年卻改稱這是「臺灣的傳統文化」。這個變化,臺灣的綠媒立即注意到,某政論節目稱之為「超級重大的改變」。我也認為,這就是一個「裂解」的信號。此「信號」會不會繼續閃耀擴大放大,現在不知道,但是,把「龍舟端午」從「中華/中國文化」分割出來,歸入「臺灣傳統文化」,這已經逸出「一個中國」,變成「文化一中一臺」,和綠營的「去中國化」遙相呼應了。

川普會打這種「文化一中一臺」牌,毫不奇怪,因為其人品性即是如此。川普曾在今年一月說過:「現在有些國家很不守規矩。我們美國守規矩,但如果有必要,我們美國壞起來比誰都壞!」這是川普,以及當今美國政壇一票鷹派發動與支持對中「XX戰」、「XX戰」……的「心態基礎」。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接著,就是臺灣駐美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這對「中華民國」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更名象徵臺美關係更加緊密,整體上有利臺灣;另一方面,「臺灣美國事務」的提法凸顯「臺灣」,無形中淡化「中華民國」,讓人嗅到一絲「臺灣主體意識」的味道。這個更名,現實利益上有助「中華民國臺灣」,國家認同上不利「中華民國」。

關於「臺灣主體意識」,我曾寫道,這是綠營喜歡使用的「臺獨代名詞」。這麼多年來,從馬英九始,藍營一直稀里糊塗跟著喊,讓我訝異:對藍營來說,「中華民國」不才應該是「主體」嗎?「臺灣」如果是「主體」,「中華民國」是什麼?客體?附體?但我從未看到藍營政治人物提倡「中華民國主體」,直到去年「韓流」興起。韓國瑜是我第一個聽到喊出「強化中華民國主體」的藍營政治人。

貿易戰開打以來,美中之間的博弈拳腳撩人眼花,讓人驚訝驚嘆的事情層出不窮,在這過程中,有一個重大變化國民黨必須注意到,否則,恐難免在形勢的變動中迷失方向:

「麻煩製造者」概念過時

長期以來,國民黨以能維護臺海和平,不做「麻煩製造者」自豪。能如此,有兩個背景原因:首先是美國要求臺灣不做「麻煩製造者」;其次是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能夠實現臺海和平。相對照的是,民進黨堅決不認「九二共識」,引發兩岸關係動盪,成了「麻煩製造者」。 (相關報導: 舒緗家觀點:目標與過程─「兩岸四方」如何看待臺灣終極命運 更多文章

但這一切今天已全然不同:川普主政的美國衝上第一線對抗中共,在南海/臺灣海峽、在貿易/科技領域,乃至未來可能的金融、貨幣……的多領域、多戰線交替出擊,主動挑戰挑釁中共,包括軍事挑釁,美國自己已帶頭成為一個所謂的「麻煩製造者」了 ── 說「所謂的」,意思是,我當然不認為美國真的是「麻煩製造者」,真正的「麻煩製造者」是中共,美國的真正角色是「麻煩解決者」。形容美國是「麻煩製造者」,只是沿襲臺灣輿論的習慣,借用這個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