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跟男生交往過,交往同時我覺得,有一天我一定會離婚,很強烈的直覺……『傳統』給女人滿多壓力,應該煮飯、應該帶小孩、應該怎樣怎樣,我原本對男女之間的婚姻是消極的、沒有覺得一定要結婚、應該是3–40歲左右才結婚,但遇到『對的人』,我們很快就可以結婚。」
2019年5月24日台灣同性婚姻登記正式上路,知名youtuber「兔女狼」也在當天正式結為妻妻,而後更於台北維多麗亞酒店舉行盛大婚禮,影片觀看人數破13萬、許多網友直呼感動,然而談起原先對婚姻的想像,兔與狼都直說,她們原本是偏向「不婚主義」,直到遇見彼此,卻在交往不久就有了「可以結婚」的念頭。
在狼跟兔看來,兩個女生的婚姻不只可以跟男女夫妻一樣、婚禮可以辦得很盛大,甚至可以有比男女更多的決定彈性,沒有限定女性的奉茶與丟扇子儀式、過年要回誰家能討論、雙方家長也總是開明問「妳們想怎麼做」。如今兩人白天上班、休息忙剪片、甚至籌備網路劇,盼望之一就是如實呈現她們單純平淡的婚姻生活,無論是男男、女女的戀愛,都很自然。
「同志沒什麼不一樣,這些人都在你身邊生活著」youtube分享日常 盼潛移默化年輕人、讓相愛成為自然
「兔女狼」一個叫兔、一個叫狼,採訪這天約在下午5點,身為上班族的兩人起先臉上都有些疲憊感,但當攝影記者開始拍照、說照「平常互動」即可,面對鏡頭的狼與兔自然地搭著對方的肩、摟著腰、輕偎著彼此,沒有濃烈互動依然甜蜜閃閃發光,拍一段落被問到要不要拍各自幾張獨照,她們竟一秒不差同時發出吶喊──「我不要,我們要一起!」「我們不單飛!」她們就是這樣形影不離。
雖然兔跟狼常被以「女同志網紅」提及,但點開兩人youtube頻道,科技業出差、明星臉挑戰、替幼貓剪指甲、用小物改造新婚房、裝隱形牙套心得,內容幾乎全與「同志」無關,都是在平淡中找樂趣的點滴日常──這樣的頻道看似沒有打算倡議性別平等議題,兔與狼卻說,她們的用意就是要用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倡議。
「我們不想再講『出櫃』的議題,我們要把男男女女的戀愛自然化。」「讓大家都很自然而然地談戀愛、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尤其youtube的觀看者年紀偏小、年齡層低,這些影片對他們會有好影響跟壞影響,我們想讓大家看到的是,同志沒什麼不一樣,這些人都在你身邊生活著。」兩人說。
人們可能好奇同婚生活、好奇女生跟女生在一起是這樣,兔與狼就讓人們看到極度日常、像好姐妹也像女生好朋友一般的生活,從這樣點滴的日常潛移默化,希望慢慢改變社會氛圍,讓人們對同志習以為常(盧逸峰攝)
在狼看來,兩人是圈內少數的「妻妻youtuber」,已婚女同志很多、但不是每個都網紅,女同志網紅也有、但已婚的不多,既然她們身兼兩種身份,就要「以身作則」──人們可能好奇同婚生活、好奇女生跟女生在一起是怎樣,兔與狼就讓人們看到極度日常、像好姐妹也像女生好朋友一般的生活,從這樣點滴的日常潛移默化,希望慢慢改變社會氛圍,讓人們對同志習以為常。此外,狼認為兩人特色之一在「是網紅也是上班族」,有時候人們會覺得網紅距離一般人很遠、不能理解一般人的心情,狼跟兔也都會分享一些職場心聲來拉近距離。
11月底「兔女狼」將兼製人生首部網路劇《親愛的天王星》,劇裡也打算落實理念,就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戀愛故事、主角就是女生跟女生,這部劇也將在youtube上播映,希望讓年輕人們可以很自然地點開常用的youtube觀看、看著一段很自然的戀愛故事,自然理解到同志的自然、無需另眼相待。
「我們可以有新規則,可以跳脫」婚禮過年自行定義 與女性相愛讓她們跳脫傳統「男女責任」框架壓力
若要說同志跟異性戀有什麼不一樣,在兔跟狼看來,其中之一是更有機會打破傳統對「婚姻」的框架。跟狼相遇前,兔也曾跟男生交往過,但交往過程她有種強烈的直覺:「我有一天一定會跟他們離婚。」傳統婚姻給女人的壓力太多,應該要煮飯、應該要帶小孩、應該要怎樣怎樣,各種壓力,因此兔坦言自己對男女間的婚姻是很消極的,沒有覺得一定要結婚,總覺得會一直拖、拖到30幾40歲,但後來遇見「對的人」,她們交往第3天就認定彼此了。
狼也說自己本來是「不婚主義」,理由跟兔一樣,傳統給女性太多壓力,男性也被歸在框架裡:「男生如果很適合在家裡,他當家庭主夫會被講閒話、老婆如果真的很會賺錢也不行……但我們可以有新規則,可以跳脫。」
兩個女性的婚禮規則一切自訂,狼說雙方家長其實也不太知道該怎麼辦,但在籌備過程總是很尊重女兒的決定,一直問:「妳們想怎麼做?」後來兔跟狼的婚禮沒有替公婆奉茶、沒有潑水、沒有丟扇子,而是很溫馨地由雙方家長牽著女兒的手進場,兩個新娘替彼此掀頭紗、婚禮節目也是各帶一團尬舞讓全場歡呼,兩個女性的婚禮很平等,沒有誰矮誰一截,過年回家也是經過公平討論,不再是傳統規定的除夕婆家、初二娘家。
問起家長對彼此交往的態度,狼說彼此交往其實滿順利的,就如狼的妹妹在Dcard發的「姐姐第一次帶女友回家」一文所說,爸媽碰到女兒帶女友回來當然會緊張,但那種緊張是一般為人父母都會有的、孩子第一次要帶男女朋友回來的緊張,狼的媽媽還緊張到冷笑話連發、兔在一旁笑得開懷,很快兔就融入這個家庭了。
如今年紀差不多的年輕同志或許都還在面對家人反對的難題,問起兔跟狼的家庭有什麼特別之處、可以如此自然地把彼此另一半當家人,狼想了想:「我覺得是理性的問題,處理問題不帶情緒化,就事論事很重要。」
在狼的爸媽眼中,感情這事不管對象是誰、不管孩子交往是跟男生還女生,最重要的還是「怎麼看待這段感情」,兔的媽媽也是強調:「結了婚,就是要好好跟這人走下去。」雙方家長看孩子交往的重點都不在性向,是感情。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長大、長大後可以遇到相愛的人、彼此照顧一生,初衷都是這樣單純的心願,而兔跟狼的家長,就是這樣看孩子的感情。
「只要一起做的都喜歡!」同婚法案不完備 她們仍樂觀期待生孩子、相信年輕世代老師將善待孩子
問起兔跟狼如何看同婚議題,狼坦言,這議題一直對台灣社會來說很難處理,長久以來的框架限制太多、誰處理都一定吃力不討好,才會變成經由大法官釋憲、拖了兩年到最後一刻才通過法案。儘管法案對跨國同婚、同志收養生育子女仍有不完備之處,狼覺得「尚可接受」,法案是在一個中立的狀態,保守人士繼續捍衛他們要的《民法》,同志也透過一個內容幾乎與《民法》一致的法案得到應有權益。
在狼看來,爭吵是必然的,社會結構一直是人佔多數的有優勢,人多不代表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人權更沒有「少數服從多數」這回事。例如像生孩子,有些反對者或許會質疑:「小孩被霸凌怎麼辦?他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跟別人不一樣!」但這實在該回歸基本教育面,是該教育孩子不該霸凌孩子、而不是同志的孩子不該出生,兔也同意:「那些假設很奇怪啊,又還沒發生!」
說起教育問題,兔說自己其實也是到20歲以後才意識到自己有可能喜歡女生、花了很多時間摸索,雖然她讀書的時候學校已經有性別平等教育,但畢竟被放在道德與倫理、公民課等場合,這些課程往往都是帶過去、被借去上國文英文數學,即便有考試也是送分題:「是不是要尊重同志?是。是不是要扶奶奶過馬路?是──考試就這樣,你知道怎麼回答,但不一定會讓你內化到理解各種族群、沒有內化到你心裡……」
「學校之外,家庭也很重要。」在狼的觀察,如今環境與小時候相比已有更多同志議題相關的訊息可以收到,無論戲劇、新聞、網路都是,誰都更有機會接觸到同志議題。很多小孩可能被家庭影響而討厭同志,但在資訊更豐富的情況下,狼相信,孩子若能冷靜想想,也會想開的:「他會慢慢覺得同志好像沒有太大的影響,會想,為什麼爸爸媽媽跟老師這樣說,我就要討厭他?」
儘管如今法案不完備,兔跟狼接下來想做的事情之一,還是生小孩、而且一定要生兩個,她們願意樂觀地想像如果有一天生孩子是什麼畫面──「兩個女生要生一定要分開生,一起生會崩潰!」「可能就變成,『我彎不下去,妳幫我撿一下東西!』『妳幫我撿啊!』『好啊,那都不要撿!』」
20201028-同性戀網紅「兔女狼」接受《風傳媒》專訪。(盧逸峰攝)
雖然年輕世代大多「窮忙」、不敢想像生小孩,兔跟狼很樂觀:「如果你一開始人工生殖就要存100萬、200萬,要養個小孩其實很便宜啊!」「其實多少錢都養得起,現在政府補助也很多、每個縣市都有。」「花費要算算不完,你要一路算到大學啊!」「或許你想說一定要把他送出國,但說不定他不想去啊!或是他有獎學金,說不定你的小孩會帶錢給你喔。」至於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她們也很樂觀:「我相信,之後老師遇到小孩不會有太鮮明的個人立場。」「小孩遇到的老師大概跟我們年紀差不多,可能還比我們年輕!」
如今經營youtube,兔跟狼常會收到來自同志的「求救文」、談出櫃與長輩的衝突,兔坦言,她很難回覆求救文、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客製化」的問題,狼也說她們並不是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希望對方盡量找專業人士求助──在兔看來,「出櫃」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對如今還在痛苦中的同志,兔鼓勵大家仍要記得有自己的生活、看見自己的才華與專業,他人目光只能隨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