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文:台灣教育最大悲哀─教會了考試,忘記了學習

考試升學占據了中學生的大半生活。(資料照/余志偉攝)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曾經罵學生「笨蛋」,浪費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拿去打工。王建煊顯然有所不了解,年輕學子生活中還有一項更可怕的浪費,就是將眾多時間耗在「考試」上。如果花時間打工是「笨蛋」,那花時間應付考試又如何呢?打工和應付考試有根本同樣之處,都是耗掉了生命中最能快速學習的時光,卻沒有學習。

應付考試不是學習。考試要考的內容,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學生卻必須花那麼多時間反覆練習、背誦,真的不是為了理解、學習那些內容,而是為了在考試中快速答題,拿到分數。如果真是為了學習,哪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如果真是在學習,那麼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可以學、應該學的東西,多過課本提供的十倍、百倍啊!

應付考試不等於學習

我們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硬是將考試、應付考試等同於學習,誤以為考試考得分數,就是學習成就的證明。這兩件事天差地別。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對歷史沒有興趣,他們不曉得背那些過去的年代、人、事有什麼意義。歷史和他們無關,要如何有興趣?又怎樣能讓歷史與他們有關呢?而歷史與他們有關的又是什麼?

是故事、是解釋,是讓他們體會、認知原來以前有人這樣生活,原來人的生活有這樣的經驗與道理。可是故事、解釋寫不進我們的中學課本裡,道理很簡單,故事、解釋需要篇幅,不可能三言兩語交代清楚。

課本那麼簡明扼要,學生都已經學得苦哈哈了,哪還能給他們更多、更長的內容呢?唉,學生讀得苦哈哈,是因為被要求以能應付考試的方式讀,而不是以享受故事、認知經驗的方式學習。不幸的是,一旦要他們什麼都記得,考試都能答出標準答案,他們就只能背誦最無趣、最無聊的史事,不可能真正了解歷史。

多少學科都是在考試、應付考試中被扭曲,甚至被阻絕了學習啊!而我們竟然還堅持考試是學習的必要手段,甚至考試本身就是學習!學習再重要不過,然而考試卻常常是浪費時間的主因。尤其是被提升為目的,取代了學習本身,無限上綱的考試。愈考學生愈沒有機會去學習,也就愈學不到東西了。

考試讓好學生失去興趣,讓壞學生失去信心

在我們的內閣部會裡,跟學校、學生關係最密切的,叫做什麼部? 是「考試部」,還是「教育部」呢?為什麼教育部管教育的方法,永遠都離不開考試?翻查新聞, 查一下教育部長的名字,幾乎每一次都和考試連結在一起。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教育部長不關心考試以外的事,或者教育部長以為辦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就是考試,或者是這個社會對教育部長做的事只有跟考試有關才有興趣。不管是哪一項原因造成這種情況,都讓人不寒而慄。

不只「教育部」變成「考試部」,好像連原來的「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也一併被納入「考試部」了,「國科會」做的「布局全球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報告, 指出台灣學生欠缺多元文化訓練是一個問題,那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應該要加強外語能力。那又該如何加強外語能力? 建議教育部該將美語聽力與口說測驗納入指考! (相關報導: 當台灣教授躲在研究室不食人間煙火,美國這樣教學生提早面對社會現實啦! 更多文章

這真是荒謬跳躍的化約思考,示範了我們政府官員的智力程度, 即使是主管國家知識發展政策的官員,都用這種方式思考, 國家要怎樣有競爭力?學生英語具備好一點的聽說會話能力,就能增加多元文化訓練?那是什麼樣的多元文化論?更奇怪的是,要增強能力,就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