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和菓子不是糕點而是橘子?和風甜點最初都是舶來品?豐臣秀吉請客用的羊羹裡頭沒加糖?在京都擁有兩百多年悠久歷史的老舖「龜末廣」,第七代店主吉田孝洋,將為你娓娓道來和菓子的歷史秘辛⋯⋯
和菓子之祖
古墳時代的「和菓子」指的其實是樹木或草類的果實等,類似現在所謂的水果,如水蜜桃、栗子、柿子、石榴等。有一則軼事傳說與此相關。傳說第十一代垂仁天皇有一次生病時,命令一位名為田道間守的忠臣去尋找治病聖藥「非時香菓」。非時香菓其實就是現在所謂的橘子,因其花朵綻放期長,果實又能長時間留在果樹上,樹性強健為常綠樹種而得名。田道間守花了十年的歲月遍尋中國、印度各地,當他好不容易找到橘子歸國時,天皇早已經駕崩歸天。聽說這位忠臣在為垂仁天皇獻祭橘子後就追隨天皇的腳步自盡了。這則軼事傳說使得後人尊田道間守為菓祖神,也就是和菓子之神,將之供奉在兵庫縣出石地區的中嶋神社。
從古代到近代
五七○年到六二○年間遣隋使與遣唐使不僅將佛教傳入日本,還將一種名為唐果物的甜點帶到日本來。
七五四年唐僧鑑真和尚將蜂蜜以砂糖之名帶進日本。進入平安時代後空海和尚傳授人們煎餅的製造方法。平安時代中期後先有了雜餅(雜穀類餅製品),接著日本傳統的和菓子原料如黃豆、紅豆、芝麻、味噌、番薯等和梨子、水蜜桃等也開始廣被運用。
一一九一年榮西禪師首先在博多種植茶樹,創茶道之始,到了一五○○年中期以榮西、道元為首的禪宗開始興盛。奠基在禪宗佛教的日本茶道開始盛行,點心也隨之發達。鎌倉、室町時代的點心指的是像中國料理中的糕點或是小茶點,大家可以把它想成是量少精巧的非正餐食物。
一三四一年元朝的林淨因將饅頭的製作方法傳進日本。林淨因皈依在建仁寺的龍山禪師門下,歸化佛門之後因為製作奈良饅頭而聞名後世。據傳奈良饅頭在江戶時代可是風靡一世的知名商品,日後則以鹽瀨饅頭之名販售。
從室町時代中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前期,亦即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當政時,建造了許多茶室建築與數寄屋建築這種簡樸精妙的建築,茶道也越來越興盛。這個時期又被稱為南蠻(*1)菓子時代,除了點心之外,連熱食、麵類、餅類等都被當成茶點,西洋傳教士也把金平糖(*2)傳入日本。到了一五七三年越來越流行進口南蠻菓子,當時進口的南蠻菓子包含長崎蛋糕(Castella,*3)、蛋酥(Bolo,*4)、金平糖、牛奶糖、餅乾(Biscuit)、雞蛋素麵等。同時期千利休的出現使得茶道文化達到顛峰,京菓子也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一五八七年豐臣秀吉召開北野大茶會,會上分發給賓客的茶點包含了米菓、金飩(*5)、羊羹、烤醬油丸子、肉粽、葛餅、蕨餅等。只是因為當時砂糖非常珍貴,所以上述茶點中並未使用砂糖。

安土桃山時代後期到江戶時代之間和菓子更形發展,一五八九年伏見地區的駿河屋首次做出練羊羹(*6),讓當時的人們驚訝不已。上任社長曾經說過本店的練羊羹製作方法可是駿河屋直接傳授。 (相關報導: 和服繪師都指定用他們家的筆!傳家四代的京都畫具老舖,見證日本畫界的近代史 | 更多文章 )
一六一○年左右庵美大島開始生產黑砂糖,到了進口砂糖的極盛時期,亦即江戶時代元祿享保年間,砂糖也開始成為日式饅頭、羊羹中的主要原料。當時市面上流通的砂糖量大,和菓子店因此百花齊放,幕府因此在京都選定二四八間和菓子店為上等菓子屋,更從中指定二十八間為天皇御用的特定菓子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