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強人作風、民粹訴求、民族主義、宗教狂熱……印度總理莫迪又贏了

2019年印度國會大選,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人民黨大勝(AP)

失業率來到數十年的高峰、經濟成長速度趨緩、貨幣改革一敗塗地、穀賤傷農引發鄉村自殺潮、改革步調躑躅不前……但是這位現任總理不但贏得一場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選舉,為自己爭取到第二個5年任期,而且贏得非常漂亮,徹底擊潰最大反對黨與宰制政壇數十年的家族。

9億選民,6億人投票,39天7階段

印度每5年一次的國會下議院「人民院」(Lok Sabha)選舉是舉世罕見的民主奇觀,以今年而言,選民將近9億人(全球成年人的1/8),投票期程長達39天(分7個階段),67.11%的投票率代表約有6億人(接近印度人口半數)做出選擇。這場選舉雖然工程浩大,但分析家認為可以歸結到一個問題:你是否支持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繼續執政?

2019年印度國會選舉,總理莫迪率領人民黨大勝(AP)
2019年印度國會選舉,總理莫迪率領人民黨大勝(AP)

結果,莫迪領軍的人民黨(BJP)獲得壓倒勝,在543席之中拿下303席,較上屆增加21席,單獨執政綽綽有餘。至於曾經長期一黨獨大、2014年潰不成軍的國大黨(INC),今年仍然欲振乏力,52席只有人民黨的1/6,領導人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出身顯赫的尼赫魯─甘地家族(Nehru–Gandhi family),父親、祖母、外曾祖父都當過總理,這回卻連自己的選區都輸掉,靠第二選區(印度國會議員可登記兩個選區)勉強保住國會議席。

長期從事國際新聞工作的人都知道,強人作風、民粹訴求、民族主義、宗教狂熱是最容易引發動亂甚至災難的因素,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例外。然而這4項因素卻正是莫迪勝選的法寶,硬生生壓過了經濟的隱憂。莫迪連任成功也意味著,印度將從一個多宗教、多文化、多語言的世俗化國家,轉而擁抱「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 natioalism,Hindutva),他的願景就是要建立一個強大、自信、印度教徒的印度。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川普相見歡(AP)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川普相見歡(AP)

印度教民族主義當道,其他宗教信徒淪為二等公民

問題在於,印度教徒儘管佔了印度人口80%,但印度還有許多穆斯林、錫克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如今都面臨淪為「次等公民」的危機;揆諸「印度教民族主義」與人民黨從過去到現在的表現,這樣的顧慮並非杞人之憂。舉例而言,人民黨有不少人將殺害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凶手視為「愛國者」,原因在於他們認定甘地「同情穆斯林」。

印度的穆斯林多達2億,只略少於世界第二大伊斯蘭教國家巴基斯坦的總人口,而且與印度教徒積怨甚深。2002年莫迪主政家鄉古吉拉特邦(Gujarat)時期,當地就曾爆發印度教徒殘殺穆斯林的暴動。莫迪主政新德里(New Dehli)這5年來,不斷傳出印度教徒以「私宰牛隻」為罪名私刑處決穆斯林的事件。在人民黨的強硬派看來,穆斯林是「外來者」「滲透者」「白蟻」。2億穆斯林在新一屆下議院只有26名代表,而且沒有一個屬於執政黨。 (相關報導: 印度大選》地表最大規模選舉結果揭曉:國會席次壓倒性過半,總理莫迪輕鬆連任! 更多文章

2019年印度國會選舉,穆斯林選民(AP)
2019年印度國會選舉,穆斯林選民(AP)

喀什米爾爆發衝突,莫迪與人民黨藉機催票

甚至可以這麼說,穆迪這回順利連任而且權位更形鞏固,穆斯林世仇鄰國巴基斯坦「助選」功勞不小。今年2月中旬,也就是印度國會大選2個月前,印巴兩國在在喀什米爾(Kashmir)爆發衝突,莫迪下令空襲巴國境內「恐怖組織」據點,儘管戰果乏善可陳,還折損一架戰鬥機,但莫迪卻藉此凸顯自身「國家安全捍衛者、恐怖攻擊抵禦者」的強人形象,而且印度選民顯然非常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