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管制越嚴越好?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開第一槍 全台保留區啟動調整盤點

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之後,將改由「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依《濕地法》管理。(賴品瑀攝)

農委會於12月20日正式公告「關渡自然保留區」全區解編,開了全台23座自然保留區解編的第一槍,其他保留區是否跟進解編?是不容忽視的後續效應。

自然保留區是目前法規上所有保護保留區中最嚴格的保護等級,也成為環境保護、保育運動中的最大王牌,如屏東縣當年以指定「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方式,直接沒收了台26線興建計畫的可能性,留下阿塱壹古道,因此關渡自然保留區的解編是否將造成骨牌效應,讓保育團體相當關注。

第一批自然保留區帶動賞鳥熱   關渡當年具示範作用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規定「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關渡自然保留區在1986年獲農委會依《文資法》公告,是全台第一批「自然保留區」,當時關渡濕地廣大的泥灘地吸引了大批候鳥停棲、渡冬,是台灣北部重要賞鳥區。關渡自然保留區劃設範圍在關渡濕地基隆河北岸堤防以南的部分,共有55公頃,北部則另劃為「關渡自然公園」。

然因紅樹林生長快速,目前已占了保留區面積的66.7%,排擠了原保育標的「水鳥」棲地的蘆葦與茳茳鹹草所組草澤,且紅樹林的陸域化影響了大台北的防洪計畫,也成為關渡自然保留區遭解編的理由。

關渡自然保留區紅樹林與蘆葦競爭狀況。(賴品瑀攝)限關渡生態區專題使用
關渡自然保留區紅樹林與蘆葦競爭狀況。(賴品瑀攝)

為了疏伐紅樹林,台北市政府於2011年展開討論,並於2019年提出解編申請,農委會於今年10月「自然地景及自然紀念物審議會」決議通過,並在12月20日正式公告。

20211221-SMG0035-新新聞-賴品瑀_A關渡自然保留區小檔案
 

疏伐紅樹林、防洪為由解編  北市府承諾在疏伐前將評估說明

據了解,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之後,將改由「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依《濕地保育法》管理,然該濕地既有的保育計畫細節並不多,因此後續還需由北市府與濕地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訂「關渡水鳥棲地經營管理指導策略」專章,處理動態經營管理、調查與監測、防洪與環境保護等議題。

北市水利處副處長吳秋香表示,紅樹林面積逐年擴張造成河岸陸域化,導致通洪斷面減少、改變洪水流向,恐造成防洪、河防建造物基礎的安全威脅。

2007年經濟部水利署「淡水河系紅樹林濕地疏伐可行性評估研究」顯示,若是在紅樹林擴張至飽和、林下漂浮木及上游漂浮而下的垃圾完全阻斷紅樹林區通水斷面接等狀況同時發生的最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基隆河關渡濕地上游至百齡橋下游間水位抬昇最高達26公分的洪災。再者,基隆河在關渡紅樹林區的流速降低,反之對岸社子島側的流速加快,持續沖刷侵蝕其堤防基礎,也因此,目前社子島基隆河左岸投置了大量消波塊。

關渡紅樹林區擴張造成社子島基隆河左岸加速侵蝕。(賴品瑀攝)限關渡生態區專題使用
關渡紅樹林區擴張,造成社子島基隆河左岸加速侵蝕。(賴品瑀攝)

吳彩雲表示,北市府在疏伐前將先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規畫評估,並邀請NGO團體、漁民、在地民眾等參與說明會、工作坊等,討論如何進行疏伐與疏伐後紅樹林殘枝如何再利用等民間關心的議題,並承諾將持續進行生態監測、生態檢核工作,以確保在追求防洪安全同時也給水鳥更佳的棲息空間。吳彩雲強調,北市在對岸社子島濕地已有疏伐紅樹林經驗,應可作為參考。 (相關報導: 詹順貴專文:三接驚險挺過公投 政府應重新檢討四接五接予以適當整併 更多文章

開啟自然保留區退場疑慮   環團質疑解編未經充分討論

「關渡自然保留區階段性目標已達成。」農委會在廢止關渡自然保留區公告上指出,目前有更多法規可進行棲地保育,已非公告當時僅有《文資法》得以保護的狀況。自然保留區公告目的本為「保存原有自然狀態,以觀察自然演替為目標,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但林務局表示,關渡自然保留區若要維持為適合水鳥棲息的生態環境,須透過人為經營措施,始能維持公告時之草澤狀態,若繼續以自然保留區管理,就無法調節紅樹林生長,將難以達成營造水鳥棲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