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巴馬、川普到拜登,美國「印太戰略」十年三整旗鼓,亟待充實強化、投入大量資源

2021年拜習會,拜登與習近平11月16日舉行視訊會議(AP)

十年前的這個星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啟程對亞洲進行了一次長達十天的歷史性訪問,所到之處高調宣布美國將轉向亞洲(重返亞洲),開啟了美國自冷戰以來意義最為深遠的一次國家安全戰略轉向。但是觀察人士指出,自那時以來的美國的三屆政府的言辭宣示和行動之間常常存在明顯的差距,美國外交政策的幾乎每一個要素——從外交到軍事、貿易和投資——的實施都與10年前的願望相去甚遠,這些政策並沒有遏制住中國的擴張,經濟上中國越來越佔據主導地位,甚至地區軍力平衡也正在向中國一方傾斜。

美國當年的宣誓頗為雄心勃勃,時任美國國務卿柯林頓曾幾度強調,「世界政治未來將由亞洲決定」,21世紀將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美國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亞太地區增大投入。歐巴馬總統在澳洲國會發表歷史性的演講時指出,在未來的世紀裡,亞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世界將會走向衝突還是合作、進步還是不必要的苦難,「讓我們對此毫無疑問:在21世紀的亞太地區,美利堅合眾國全力以赴。」

十年來,美國三屆政府的戰略重心在這一轉向的基礎之上歷經了以「亞太再平衡」戰略、「印太戰略」、以及最近的「AUKUS」安全聯盟為重要標誌的幾輪調整與佈局,逐漸強化與盟友的安全合作關係。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學院外交事務院教授薩特說,亞太再平衡本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框架,但是沒有得到積極落實。他對美國之音說:「所以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局勢比10年前要緊迫得多。」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戰略問題主任科德斯曼(Anthony Cordesman)說,美國當年雖然宣布「重返亞洲」,但是真正的軍力部署並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部分原因是反恐戰爭。

他對美國之音說:「實際上直到川普政府才出現了戰略改變。我們在2017年制定了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在2018又發布了《國防戰略報告》,基本上有了一位制定詳細計劃和明確方向的總統,但是後來的預算法案中的所有問題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他說,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一直忙於國內事務,也沒有時間制定出一項真正的計劃。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庫珀(Zack Cooper)說,現實情況是,美國仍然在中東和歐洲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在亞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到目前為止仍然十分有限。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如果你看看總統的行程安排就可以知道,美國政府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拜登總統還沒有去過亞洲,但是他已幾次前往歐洲。」

十年三整旗鼓

2011年11月,歐巴馬總統在夏威夷正式提出美國「重返亞洲」後,又在接下來的兩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詳細闡述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內容,提出將海軍60%的作戰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並在澳洲達爾文部署2500名陸戰隊員。此外,美國開始在菲律賓的五個軍事基地之間輪換駐軍,與越南和印度簽署了新的防衛協議。 (相關報導: 2021拜習會》拜登向習近平親切寒暄,強調:美中競爭必須確保「不陷入衝突」 更多文章

在川普總統時期,美國又對亞太戰略進行了冷戰結束後一次罕見的大調整,提出全新的「印太」概念,其範圍包括整個印度洋、西太平洋及其周邊國家在內的廣闊的地緣政治區域,並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