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評新政府的M1A1主戰車政策

美軍M1A1主力戰車(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風傳媒》報導「陸軍計劃採購二手M1A1戰車 因這個原因遭打槍胎死腹中」,針對報導的論點提出其他看法。

沒空優,戰車變成活靶嗎

這不是戰車本身的問題,所有的陸上裝備都可能變成標靶。雲豹甲車、拖式飛彈車、M109A5自走砲、雄三飛彈發射車、雷霆2000多管火箭、黑鷹直升機和阿帕契直升機全都是標靶。路上裝備區分固定、緩慢移動、移動,舉阿帕契直升機為例,直升機降落需要廣大空地,無法移動只能等待下次起飛,這時直升機非常脆弱才是真的活靶。即使阿帕契升空,也可能被戰機擊落或是被步兵防空飛彈擊落。

此外,戰時能維持多少架阿帕契直升機升空?維持M1A1戰車活動一定比維持阿帕契直升機升空簡單。阿帕契直升機排擠非常多的陸軍預算,一架攻擊直升機最多攜帶16枚地獄火飛彈,但是一輛戰車可以攜帶30~50發砲彈。阿帕契直升機同時出動最多擊毀30架*16枚飛彈 = 摧毀480輛車。120輛M1A1戰車*30發砲彈 = 摧毀3600輛車。雖然阿帕契直升機不受地形限制,能夠很快抵達登陸現場,但是阿帕契直升機最多只能攜帶16枚地獄火飛彈,很快就會用盡。單就摧毀數量,就可以知道政府花600億採購30架阿帕契直升機,是一項錯誤投資,比不上330億採購120輛M1A1戰車。

M1A1戰車有厚重的裝甲、有良好機動力、有煙霧發射器,擊毀M1A1不是容易的事情。採購數量120輛,即使被擊毀30輛,還剩下90輛的M1A1,戰力不會馬上下墜。阿帕契直升機反登陸作戰可能遭遇敵艦的防空飛彈、登陸車輛的防空飛彈,阿帕契直升機只有29架,被擊落數架就會立即影響持續戰力。戰車因為具有強大防禦力,又能夠掩蔽於建築物旁,M1A1戰車反而是所有陸上裝備生存性最好的一種。

沒有一種武器同時具有所有功能,野戰防空交給單兵防空飛彈(目前沒有)、復仇者飛彈車,戰車專職擊毀敵方登陸車輛,各項武器搭配運用。沒有空優,這不是戰車本身的問題。

道路橋樑安全疑慮

道路橋樑問題僅止於討論階段,從來沒有真正測試過。最好的方法是少量引進M1A1,或是以M60A3堆沙包至M1A1的重量實地模擬,確認道路橋樑是否真的有安全疑慮。如果橋樑有問題,就補強橋樑,或是尋找替代道路,這個問題不會難到無法解決。這與維持阿帕契直升機、黑鷹直升機升空相比,根本不算是問題。

以接地壓力來看,戰車的接地壓力反而比卡車、貨車小。M60A3戰車也曾經由拖板車運送,拖板車架和M60A3重量相加也超過60噸,藉由車輪施加在道路上,道路並沒有損壞。 (相關報導: 觀點迴響:駁國軍無須新購主力戰車 更多文章

假使橋樑被轟炸而斷裂,輪型車輛和履帶車輛同樣不能通行,但是不同的是:履帶車輛具有更好的越野能力,可以尋找其他的替代道路。輪型車輛容易受困於坑洞,或是被障礙物阻擋。有智庫提到雲豹甲車突擊砲車型,以輪型車取代履帶車輛,可是道路橋樑被轟炸後,輪型車輛會有比履帶車輛更好的越野能力嗎?輪型車輛的機動力假設來自道路良好,才可能跑出時速100公里。而且輪型車輛不能夠抵擋輕裝車輛的30口徑的鏈砲攻擊,再快也快不過砲彈速度,有被擊毀的可能,雲豹甲車突擊砲車型和敵方輕裝車輛只是平手而已,並不占上風。放著現成的M1A1不買,會比將來的雲豹甲車突擊砲車型更早填補戰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