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物權更進一步!公私部門共同努力,提升畜養動物處境

德國廉價連鎖超市Aldi宣布,將不再提供來自低成本畜養方式的廉價肉品。(圖取自Pixabay)

歐洲相對重視動物權益,畜牧產業方面也有較多涉及動物保障的限制與制度。近日,歐洲對動物權的保障,在官方與企業的努力下更進一步——除了6月30日歐盟執委會正式回應百萬人請願「結束籠養時代」,明確承諾政策將以「在2027年前終結籠飼動物」為目標;德國連鎖超市Aldi也在6月28日宣布,2025年起將完全不販售「廉價肉類」,屆時只提供較高人道規格飼養的動物肉品。

歐盟執委會承諾「2027終結籠飼動物」

為回應「結束籠養時代」(End the Cage Age)這項歐洲公民倡議,歐盟執委會於6月30日宣布,最遲將於2023年完成法律提案,以期在2027年在歐洲的土地上終結「籠養」。不過發言人歐盟衛生與食品安全專員基里亞凱德斯(Stella Kyriakides)也表示,上述進程實際所需的確切時間尚待確定。

「歐洲公民倡議」?

歐洲公民倡議為2012年開始實施的政治制度,為公民議題進入官方政治議程開方便之門。只要一項請願內容搜集超過100萬個簽名,且簽署人來自12個以上的歐盟會員國,則歐盟執行委員會則有義務回應,不過該回應不一定必須在法律層面做出承諾。

不過,歐盟執委會的權責範圍只限於提出建議,政策落實方面(如制定法律等)仍須與歐洲議會、歐盟會員國協商談判。

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04個歐洲公民倡議請願,其中6個達成了上述要求。就籠養議題而言,一般認為將遭到部分會員國的強力反對,或者至少在落實前會有很長的過渡期。

自從2018年9月動保團體「同情世界農業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提出「結束籠養時代」以來,這項公民倡議至2020年10月已獲得近140萬人簽署,遠遠超過達100萬人歐盟官方必須回應的門檻。

籠養是目前普遍的慣行農法,透過限制動物物理活動空間,得以有效降低飼養成本,集約式的畜養方式也使管理更為容易。然而,動保人士認為,籠養限制了動物的自然行為,不僅在人道上有疑慮,更可能導致動物的健康問題,比如骨質密度降低與精神受挫。

歐盟目前的具體規劃是,首先將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後果評估,為此最遲將在2021年初舉辦面向大眾的公開磋商。歐盟官方,表示將在此初步評估階段「嚴正審核,該法律草案在2027年生效一事,是否實際可行」。

動保與農業團體仍有批評聲浪

歐盟地區的動保法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現行籠養相關法規限制涵蓋的動物及於蛋雞、肉雞、母豬與小牛。然而「同情世界農業組織」指出,目前歐盟內就約有50%的蛋雞以及85%的母豬仍被關在籠內飼養,其他動物也不亞於此。因此「結束籠養時代」更進一步呼籲歐盟政府立法全面終止籠養。 (相關報導: 一隻全盲海豹、還有一個疼愛牠的漁夫:英國曼島一段長達十年的跨物種友誼 更多文章

儘管歐盟執委會正面回應請願,明確承諾以2027全面禁絕籠養為未來政策目標,但是消費者組織「食物觀察」(Foodwatch)卻認為,此規劃耗時太長,並呼籲官方加速進程。食物觀察代表沃夫施密特(Matthias Wolfschmidt)向《時代周報》(Zeit)表示:「我們懸宕的每一天,都有100萬頭母豬無法照顧牠們的孩子、雞群與兔子無法如其所需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