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為代價 留下真相卻被國家密裁的媒體人:《激越與死滅》選摘〈4〉

《激越與死滅》作者黃惠君.(陳明仁攝)

密裁「反對黨」及媒體領袖

在陳儀的密裁名單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政建協會成員,他們是戰後不折不扣的「反對黨」。從日本時代便參與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為追求自治,多人身陷牢獄。戰後他們的追求沒有不同,原擬組黨,但陳儀以訓政理念的「人民團體組織暫行辦法」加以箝制。

一九四七年元旦憲法通過,但陳儀卻自行決定台灣要到一九四九年才能縣市長民選,政建協會全面反彈。在米荒成為壓垮台灣的最後一根稻草時,他們重上街頭、步步進擊。

政建協會擁有一定的政治實力,在台北有四席議員(黃朝生、李仁貴、陳屋、張晴川),楊元丁更搶下灘頭堡,擔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

二二八事件發生,政建協會成為與陳儀商議改革的代表,也成為受難最深的團體。一方面是台北的四位議員,扮演處委會的要角,陳炘也以民眾代表身份加入。而這股起自日本時代,引領人民追尋民主自治的力量,在二二八時幾遭連根拔起,成員慘遭密裁、逮捕或被迫流亡海外。

黃朝生(1905-1947),是醫師,也是台北市參議員,早早力主台北市長民選,是政建協會常務理事及財務組長,投入之深,出錢出力。事件期間他天天在中山堂開會,要查看肇事凶手是否被羈押、要組治安隊、要派人去南京溝通,都找他。也因身為醫師,處委會的救護組組長也是他。而這樣一位為民先鋒的醫者政治家,政府在「正法」及死亡人名冊中,安他的「罪名」為:「要求當局無條件釋放人犯及解散警察大隊」,這是當時民意之所趨,但政府卻將人暗殺,至今不知遺體何在。

9-3-1黃朝生(1905-1947) 醫師、台北市參議員、政建協會常務理事(黃紫青 提供)
黃朝生(1905-1947) 醫師、台北市參議員、政建協會常務理事(黃紫青 提供)

陳屋(1896-1947),日本時代重要工運領袖,政建協會理事、台北市參議員,被安上的罪名是:「謀議三十二條叛國議案,主張陸海空軍幹部主管應由本省人負擔」,這樣的努力與主張,竟遭密裁,流露出的仍是統治者想行軍事獨裁,視台灣人為被統治者的殖民意識。

9-3-3陳屋(1896-1947) 台北市參議員,日治時期工運領袖、政建協會理事(陳介山 提供)
陳屋(1896-1947) 台北市參議員,日治時期工運領袖、政建協會理事(陳介山 提供)

李仁貴(1900-1947),台北市參議員、台北市商會理事、政建協會理事。陳儀安他的罪跡是:「提議將國軍武力完全解除,治安由偽處理委員會維持」。解除武裝言過其實,治安的部分則是與參謀總長柯遠芬協商的結果,但政府以暗殺對待之。

9-3-2李仁貴(1900-1947) 台北市參議員、台北市商會理事、政建協會常務理事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李仁貴(1900-1947) 台北市參議員、台北市商會理事、政建協會常務理事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除政建協會的成員外,台北市參議員波及人數極多,死亡者四名、繫獄者七名,合計十一名,佔議員總數二十六名的百分之四十二。台北市參議會是二二八處委會的發源地,一舉一動都受公署監視,事後政府所列的「暴亂主謀名單」上,竟有十九名之多,若全遭逮捕,無異有四分之三的台北市參議員遭難。

9-3-7宋斐如(1903-1947)  	 《人民導報》社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宋斐如(1903-1947) 《人民導報》社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其中同樣遭政府密裁的還有市參議員徐春卿,為何非置他於死地不可?陳儀親手寫他的罪跡是:「反對日產標售,組織日產租戶聯誼會,擴大反對政府措施。」日產標售,牽涉巨大利益,豈能毫無監督?徐春卿並起身反對政府奪走人民原有的權益,竟遭密裁。 (相關報導: 「他們想承諾一個美好未來」黃惠君:二二八受難者不是回復名譽,是重返榮耀 更多文章

9-3-4徐春卿(1895-1947) 台北市參議員(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徐春卿(1895-1947) 台北市參議員(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提供)

此外政建協會的要角廖進平(1895-1947),先後擔任《台灣新民報》編輯、記者和社務委員,日本時代曾因自治運動四度入獄。戰後,他常演講批評時政,發起數次遊行。由於演說相當出名,尉為社會景觀,畫家張義雄繪有他一九四六年在龍山寺前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