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首例!忘記曾簽署安樂死聲明……失智老婦臨死抵抗施打藥劑,醫師「因未充分理解意願」遭到起訴

荷蘭自安樂死合法化以來首次起訴醫生,結果將在兩週後出爐。(美聯社)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其執行條件是,經專業醫療人員多次嚴格審核,確定「無任何機會與希望」可以改善「患者不堪忍受的痛苦」,患者方可選擇接受安樂死。這不僅適用於重症患者,部分心理疾病和失智症患者也適用。2016年,荷蘭出現第一起醫師因安樂死糾紛遭起訴的案件,74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婦人在執行安樂死的前一刻「忘記」曾簽署聲明,並反抗注射藥劑,然而醫師仍依照聲明施打,導致婦人喪命。

近日開庭時,檢方質疑醫師替病患安樂死前沒有充分溝通,確認患者的「安樂死意願」。檢方並強調,起訴醫師是為了釐清未來面對失智病人時,安樂死法規該如何適用。

荷蘭首次有醫生因安樂死遭起訴

這起案件的病患是一名遭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74歲婦人。她在2012年立下聲明若病情惡化到需住進護理之家,希望屆時能執行安樂死,聲明也提及,希望在意識還清楚時,依其認為恰當的時間進行注射。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死者2016年入院時,一名醫生認為應根據其先前的聲明協助她執行安樂死,隨後也有另一名醫生同意這項判斷。事發當日,患者喝下添有鎮定劑的咖啡後便失去意識,但她隨後又恢復清醒並掙扎反抗,當時醫生還得拜託婦人的丈夫和女兒按住她,才成功注射致命藥劑。

儘管醫生強調自己在執行安樂死的過程相當謹慎,病患女兒也力挺醫師,指出:「醫生解救了我的母親,讓她從精神的牢籠中恢復自由。」但荷蘭檢方還是認為,病患在注射過程中表現出抗拒意願,醫師沒有盡到確認死者意願的責任,因此予以起訴。

檢方發言人范德哈根(Sanna van der Harg)強調,此案的重點是搞清楚未來醫生在替失智症病患執行安樂死前,應該要花多少時間諮詢他們的意願。她表示檢方相信醫生執行安樂死是立意良善,但在注射藥劑前,應跟病患進行更深層的討論。

起訴調查引發醫生恐慌 安樂死數字首次下滑

雖然此案還要兩週判決才會出爐,但這起事件已對荷蘭安樂死機構產生衝擊。據荷蘭「區域安樂死審查委員會」(Regional Euthanasia Review Committee)統計,2017年共有6585人選擇在荷蘭進行安樂死,約為荷蘭當年死亡人數的4.4%,而2018年數字下滑到6126人,是2006年以來首度下滑的一次。荷蘭安樂死倡議團體「自願終止生命基金」(NVVE)發言人鮑謝爾(Dick Bosscher)認為數字下滑與近期數起安樂死糾紛有關,「雖然沒有證據,但我們感覺得到有些醫生正在退縮。」 (相關報導: 「人有權決定生命終止的方式」 大法官被提名人呂太郎:安樂死應設置特別法 更多文章

教宗對安樂死的態度相當反彈,曾多次呼籲世界各國停止安樂死。(美聯社)
教宗對安樂死的態度相當反彈,曾多次呼籲世界各國停止安樂死。(美聯社)

今年6月,17歲荷蘭少女波特霍芬(Noa Pothoven)遭拒絕執行安樂死後在家絕食身亡,但外界仍瘋傳她是經由安樂死才去世的假消息,連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都在推特上發文稱該少女被安樂死是「所有人的挫敗」。兩週後荷蘭檢方就宣布將對去年和前年的3起安樂死案例展開調查,懷疑他們可能違反2002年通過的《應要求終結生命與協助自殺法》(Act on Termination of Life on Request and Assisted Sui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