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iem」是加拿大的平價保養品牌,旗下產品「The Ordinary」在歐美熱銷多年,在台灣也有相當知名度。創辦人Brandon Truaxe顛覆業界玩法,短短4年間就成功從許多知名大廠手中搶下市佔,打造出一個年營收超過3億加幣(約66億台幣)的美容王國。
與創新拿鐵先前介紹過,主張「要把雞蛋放同個籃子」的哈佛明星教授Anita Elberse不同,Truaxe用的是「遍地開花」的策略,誰比較厲害?一起看下去!
1. 發現化妝品背後的秘密,用成分透明、價格平實的產品顛覆市場
Deciem的創辦人Brandon Truaxe出生在伊朗德黑蘭,1978年發生伊斯蘭革命,社會動盪迫使全家逃難伊朗,過了很長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1995年輾轉逃到加拿大後,終於取得身份並落腳多倫多。

Truaxe在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攻讀電腦科學時曾在美妝保養品公司實習,這段期間他讀到相關資料,發現市面上所有保養品的原料其實大同小異,成本也很便宜,但經過保養品公司精心包裝、市場行銷後,平均的最終售價大約是製造成本的十倍!
看到這個機會,Truaxe在大三時決定休學,創辦Deciem公司,推出的第一個產品線「The Ordinary」,主打成分透明、價格平實(平均售價10美元左右)的品牌定位。
「若產品售價10美金,業界平均成本大約1美金,其中0.8美金用於包裝,僅有0.2美金用於原料。」但Diciem改變了成本結構:「我們願意花1.5美金,0.8美金一樣用於包裝,剩下的0.7美金我們可以用更好的原料。」
以純粹功能性作為考量,是Deciem奉行已久的原則。Deciem的共同執行長Nicola Kilner舉了個例子:「如果100%的純玫瑰果油效果最好,我們絕不會再加其他東西魚目混珠。」
在傳統保養品市場,業者投入的大筆行銷預算早已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保養品「越貴越好」的印象。當Deciem端出「成分相同、甚至更好,但價格更便宜!」的產品,馬上讓消費者眼睛為之一亮,成功引起話題,帶出一波銷售熱潮。
2. 同時經營10個品牌的秘訣:換湯不換藥的「垂直整合」!
Deciem身為挑戰者,要在蘭蔻(Lancôme)、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等知名大廠佔據已久的市場找到立足點並不容易。Truaxe大膽決定「同時」經營10個品牌(正好Deciem的命名來自拉丁文中代表10的單字Decima),一次切入護膚、護髮等不同的領域,再根據市場的反應調整,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

但在創業初期同時經營10個品牌,所需資源相當可觀。因為對任一子品牌來說,各自擁有獨立的研發、生產、物流和行銷、業務團隊會大幅增加營運成本。面對這樣的挑戰,大部分的新創企業,多半選擇將非核心業務外包以節省成本。但Truaxe與Kilner認為外包會有品質不穩和技術外流的潛在風險。 (相關報導: 明明很有實力,為什麼總不被老闆信任?他分享十年心法:新年想在職場晉升,先學會說服大腦 | 更多文章 )
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所有子品牌放進一個「品牌傘」做「垂直整合」,找到所有子品牌的交集,讓研發、生產製造的流程可以一體適用;行銷、業務方面也能藉由「量」的提升掌握更多對外採購、通路談判的籌碼。如此一來,財務成本大大降低,每個子品牌平均只需負擔10%的支出,跨品牌、跨部門一起腦力激盪,更是提供了許多產品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