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可能演奏好長號!」她靠「屏風」進入樂團,掀起音樂界性平革命《決斷2秒間》書摘(4)

康南蒂(Abbie Copnant)的音樂家職業生涯剛起步時,在義大利的杜林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of Turin)吹奏長號,當時是1980年。(示意圖,pixabay)

沒有那道屏風的幫助,

康南蒂可能一個音都還沒吹,就被打發回去。

有了那道屏風相隔,慕尼黑愛樂突然發現她就是不二人選。

請把屏風準備好

康南蒂(Abbie Copnant)的音樂家職業生涯剛起步時,在義大利的杜林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of Turin)吹奏長號,當時是1980年。那年夏天,她向歐洲各地的樂團應徵了十一個樂師職位,結果只有一個樂團給回音:慕尼黑愛樂。他們的回信一開頭寫道:「親愛的康南蒂先生」,康南蒂事後回想,她當初應該警覺到這個錯誤會後患無窮。

因為樂團的文化中心尚未完工,因此試奏會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舉行。總共有三十三位演奏者角逐,他們逐一上台,在一面屏風後方吹奏,甄選委員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屏風試奏會在當時的歐洲並不普遍,然而這次因為有一位應徵者是慕尼黑愛樂成員的兒子,為了公平起見,樂團決定第一回合試奏會要以這種方式舉行。康南蒂是第十六位上台,她吹奏費迪南.大衛的《長號小協奏曲》,也是德國長號音樂界的必備曲目。康南蒂吹壞了一個G音,心想「沒指望了」,回到後台,開始打包,準備回家。但是甄選委員會不作此想,他們對康南蒂的演奏大為傾倒。試奏會是典型的薄片擷取過程,訓練有素的古典音樂家常說,他們乍聽之下就能夠判斷一位演奏者是否夠格,有時候只聽幾個小節,有時候甚至只聽第一個音;康南蒂就是這樣雀屏中選。

她離開試奏間之後,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大聲宣布道:「這就是我們要的人!」還沒上場的十七位長號演奏者全都被打發回去。工作人員到後台找康南蒂,請她回試奏間,當她從屏風後方現身後,只聽到一堆巴伐利亞佬大呼小叫喊著:「這是怎麼回事?我的上帝!天哪!」他們期待的是「康南蒂先生」,沒想到來的卻是「康南蒂小姐」。

場面尷尬極了,傑利畢達克是老一派的指揮家,自視甚高,獨斷獨行,對於音樂該如何演奏自有定見,對於該由誰演奏也是如此。更何況,這裡是德國,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搖籃。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維也納愛樂曾經實驗進行一場屏風試奏會,結果卻出現樂團前任首席史特拉瑟(Otto Strasser)在回憶錄中描述的「怪異情況」:「一位角逐者脫穎而出,可是當屏風升起時,評審們個個呆若木雞,因為眼前站著一個日本人。」對史特拉瑟而言,一個日本人不可能忠實傳達歐洲作曲家作品的神韻。同樣地,對傑利畢達克而言,一個女人不可能演奏好長號。慕尼黑愛樂有一兩位女性的小提琴與雙簧管演奏家,但小提琴與雙簧管都是「女性化」的樂器,長號則雄糾糾氣昂昂,是男人在軍樂隊中大吹大擂的樂器。 (相關報導: 張桂越專文:羅教授的第一堂課 更多文章

接下來還有兩輪試奏會,康南蒂都輕騎過關。可是傑利畢達克與甄選委員會其他成員知道她是女性之後,根深柢固的偏見傾巢而出,腐蝕了他們對於康南蒂吹奏表現的良好印象。後來康南蒂雖然如願進入慕尼黑愛樂,但傑利畢達克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一年過去了,1981年5月,康南蒂接到通知參加一場會議,樂團要將她降級為第二長號,而且不說明任何理由。康南蒂經過一年的試用,充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卻於事無補,傑利畢達克告訴她:「你自己知道問題所在,我們要的首席長號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