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二十幾年前就有選民「策略性投票」,最近則出現「策略性挺高端」,策略性投票是選民的集體博奕,打疫苗攸關生命,更牽動個人和國家的博奕,然而個人和國家博奕,理性的國人對上不理性的國家,個人永遠是輸家,民粹政治為害之烈可說既深且烈!
蔡政府力挺高端的四大不正義
蔡政府力挺高端的決策,其實是犯了民主政府不該犯的所有的錯誤,第一、決策過程不透明,為何總統挺台灣民間企業的高端,甚至願意以身試劑,行政部門一路開綠燈、橫空出世要讓高端成為台灣要扶植的重點產業,民眾從未看到政府的決策過程,更別說國會有機會監督質詢;第二、違反科學專業:對高端二期中就給緊急授權(EUA),違反歐美先進國家藥政的慣例,美國FDA和歐盟對疫苗三期中就給EUA,已經有所保留了,但台灣的高端則一開始就不打算進行第三期,二期中就給EUA,先進國家都沒有前例。
第三、政商不分、有圖利之嫌:沒有進行第三期人體實驗的結果就讓台灣民眾施打,國人打疫苗成為高端免費的三期試驗,觀諸各大國際藥廠進行第三期的昂貴經費,高端從中獲利甚多,第四、政府背書到反智地步:不但總統副總統讓出自己手臂,許多綠營人士更將打高端上綱到愛國運動,不管高端只是民間企業,打疫苗是國民義務的說法被用來正當化打高端的必要性,批評高端者被誣為不愛台、為匪張目,本來是科學問題,卻被簡化為愛不愛台的認同問題,民粹的巔峰豈非就是反智。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從政治到社會各層面,幾乎無一不淪為民粹的戰場,但是以他人為籌碼和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下賭注,仍有天壤之別,疫苗攸關生死,是個人利害的極致,換句話說,蔡政府兩岸議題操作民粹,人民猶可輕易買單,但疫苗就不一定了。
人民的理性計算不敵蔡政府的不理性民粹
據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根據近日民調表示,在經過2次意願調查之後,整體而言有17%的民眾會選擇高端,而選擇莫德納的人則高達70%,選擇輝瑞的有40%左右,選擇AZ則有30%左右。游盈隆也表示,只有17%的人會想選高端,但卻有49%的人樂見蔡英文打高端?值得深思其中原因。
事實上,不只挺高端的人和挺蔡英文的人有巨大落差,即使這個17%的數字也是虛胖的,因為預約平台獨選高端的不到2個百分點,這些差距都顯示,民粹政治也許無往不利,但遇到人命關天的疫苗政策時,人民終究回歸理性,換句話說,多數的台灣人其實並未認命打高端,可惜個人的理性計算,終究不敵國家的不理性,在監督機制遭瓦解後,個人要赤手空拳和政府博奕是最殘酷的現實。 (相關報導: 高端疫苗開打2天傳3例猝逝 趙少康提「兩大理由」籲停打 | 更多文章 )
政治思想家阿爾伯特.赫緒曼的精典之作《叛離、抗議與忠誠》中,談到個人對組織(企業、國家)不滿時,通常可以採取叛離與抗議兩種手段,這不但和個人的自由有關,也可能因為個人的行動而刺激組織改進;不過,新冠疫苗在台灣是獨門生意,全由政府包辦,因此人民除了有能力到國外打疫苗外,全無叛離的空間;既無法叛離,人民只能採取抗議手段、要求政府改絃更張;就高端疫苗這個決策而言,人民顯然是無力的,《叛離、抗議與忠誠》成書50年後的今天,人民有權抗議政府不當政策議,已被視為是民主社會重要的一環,還記得台北地院對太陽花運動衝入立法院一審判無罪,當時判決的依據就是「公民不服從」;不過,針對疫苗政策失策,台灣公民社團其實是蒼白無力,除了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直指高端爭議外,作為重要公民團體指標的科學社群幾乎無人發聲,正因為黨派意識已深入各公民團體骨髓,少數的抗議聲音不是被忽視就是遭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