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教練,別當「直升機媽媽」!從日常生活中3個小提問開始,培養孩子獨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待,但前提是孩子活得夠獨立嗎?(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不久前我和20幾位教練,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職場教練訓練,訓練的主題是「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這是大學生和社會新鮮人很常討論的話題,主要是在尋找個人的專業性和興趣。

在議論這樣的主題前,教練們也開始回想,身邊是否有這樣的狀況,例如就讀大學的孩子們若是考試的成績有點不理想,有些媽媽們就會直接打電話給該科教授說:「請問分數是不是出了點問題?」。甚至已經成年、開始工作的孩子們,有身體不舒服或是遲到的情況,媽媽就會代替孩子打電話給公司主管,說明缺勤的理由。

或許大家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應該只會出現在電視或是新聞上吧?不過曾擔任大學講師或是曾在大企業任職的指引教練們都說,其實生活周遭很常聽到這種事,也因此更能實際感受到這問題的嚴重性。

想保護孩子,不知不覺成為「直升機媽媽」

孩子在高中三年級以前都是未成年,所以父母參與孩子們的事是很理所當然的,但是當孩子上了大學後,父母們是否能對孩子的意見給予尊重呢?

現在的社會上,愈來愈多已經成年的孩子,仍舊無法離開媽媽的懷抱,孩子們只要遇到事情就會向媽媽請求幫助,連媽媽們也都認為深深參與孩子們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事。

(圖/ajari@flickr)
給予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別過度干預孩子的決定。(圖/ajari@flickr)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就出現了「直升機媽媽」這個新名詞。

所謂的直升機媽媽,就是指直升機在著陸前產生環繞的劇烈強風,而媽媽就如同直升機般,在孩子的身邊不停圍繞打轉。直升機媽媽就是指媽媽們對孩子出現過度保護、過度干預已成年孩子的生活情況。

我當然也和其他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品學兼優,在這樣的慾望支配下,便不自覺地參與孩子很多事,對孩子所做的下對或錯的判斷。但是以為了孩子的人生為由,父母們介入並指引孩子安全的道路,這是明確的做法嗎?究竟直升機媽媽們能夠幫助孩子們到哪時候呢?

若是孩子已經過了幼年時期,甚至開始就業、結婚了,父母還繼續參與孩子們的人生並掌握著做決定的關鍵權的話,反而會和孩子們的關係產生問題,因為若是不斷干涉孩子們的選擇,孩子們就無法過著獨立自主的人生。

過度保護孩子,是幫助他還是害了他?

我結婚5年後才有了小孩,下定決心要生小孩之後,我為了使身體更健康便去晨泳、即使有感冒的徵兆也絕對不吃藥、就算有聚餐連啤酒一杯都不下肚,一心一意只為了要打造健康、適合懷孕的身體。懷孕後夫妻倆還改編了電視廣告歌曲的歌詞,做了歌曲要給即將出生的孩子,就這樣滿心期待的生下了孩子。

相信所有媽媽應該都和我一樣,有了孩子之後,總想把最好的給他們,希望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少跌一點跤、少吃一點苦,因此父母們都希望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減少煩惱、幫助他的人生做更正確的選擇。 (相關報導: 安撫小孩情緒也是種「做過頭」!教養專家:父母要學著忍耐「孩子不舒服」這件事 更多文章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孩子的主動性取決於對父母的依賴。(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但若什麼事都是由父母決定、安排好一切,這樣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是不是也遺失了生存在這世上獨立生活的力量,也喪失了自我判斷的能力?其實孩子的主動性完全取決於對父母的依賴性,也就是說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的高低,會讓他們有完全不同的發展。舉例來說,媽媽若總是阻止孩子的決定、過度保護並干涉,反而會讓孩子無法自己完成事情,而變成一個凡事無法自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