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勿讓兩岸抗肺炎變成一場口水仗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作者指出,防疫重任當前,如果大家多一點人道考量,少一點政治算計,事情不應該那麼複雜。(資料照,AP)

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病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防疫抗毒,人人有責」;但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我們又見四處飛灑的政治口水,令人不勝感慨。亞里斯多德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兩岸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任何互動都避免不了政治因素的干擾。中美關係亦然,看看川普總統最近處理疫情問題,其中就露出些許政治氣味。

川普2月4日在國會發表他上任以來的第三次國情咨文,主題是「偉大美國再起」(The Great American Comeback)。看題目就知道他信心滿滿,彈劾的陰影和民主黨的敵意,對他來說只是「茶壺裡的風暴」。蓋洛普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度已創下49%的新高,勝選連任在他看來就像探囊取物。相形之下,他眼中的美國戰略競爭對手中共,則正因一場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而可能陷入政治危機。

2020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發表國情咨文(AP)
2020年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見圖)發表國情咨文。(資料照,AP)

西方媒體最初對武漢肺炎的關注,除了擔心疫情擴散外,就是聚焦於對中共制度和習近平治理能力構成的挑戰。例如,《時代雜誌》提及「病毒可能毀了習近平的中國夢」。但就在2月7日,川普和習近平進行了肺炎疫情爆後的首次通話。川普告訴記者,中共「真的很努力在防治(疫情),他們做得相當專業。」而且,美中對此「正攜手合作」;與此同時,習近平則在電話中說:「疫情防控工作正逐步取得成效,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疫情,經濟長期向好發展趨勢不會改變。」

回顧疫情爆發時美方的態度,川普的立場顯然出現了轉折。當時中共外交部曾指控美方在撤僑議題上有「三個第一」,即「第一個從武漢撤出領館人員,第一個提出要撤出部分使館人員,第一個宣布採取全面禁止中國公民入境舉措,製造和散播恐慌情緒。」川普之所以轉變立場,當然是基於美國本身利益的考量,因防疫無國界,美國已是受害者,自保不足以避免再度受害,故必須寄望於中共積極處理疫情的擴散問題。誠如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葉倫(Janet Yellen)所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必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s),已成為全球前景不確定性和風險的來源。

更重要的是,川普可能意識到習近平的威權領導體制,固然是造成疫情擴散的原因,但也因為他的威權領導,才具有緊急處理危機的能力。截至2月10日,中共已對4省及逾80城市採封閉措施,有人批評這樣的作法是一種「極端的行為」。美國耶魯大學公衛專家陳希(Xi Chen)認為,封城行動不僅會重挫經濟,「在這種特殊時刻,也會摧毀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凝聚力。」但非常時期必須採非常手段。《紐約時報》中文網引述一名在大陸生活二十年的專家說法,指出儘管大陸民眾不信任體制,但他們總體上是接受封鎖的。人民已經吸收了政府聲稱的「中國例外說」,認為「治理中國需要用鐵腕,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不採取嚴厲措施是不可能的。」 (相關報導: 黃偉俐觀點:此疫綿綿無絕期,下一個危險國家在哪裡? 更多文章

2020年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緬甸,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AP)
作者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意識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的威權領導體制,固然是造成疫情擴散的原因,但也因為他的威權領導,才具有緊急處理危機的能力。(資料照,AP)

習近平確實面臨治理危機,但川普不會預期一場肺炎疫情就會導致中共政權的崩潰,中國大陸此刻出現政治動亂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川普政府上台後多次批評中共的專政體制,但畢竟中共和西方的價值觀不同。美國前國務卿布里辛斯基曾回憶說,當年跟卡特與鄧小平會面,卡特咄咄逼人地要討論人權問題,並特別提出移民的自由。鄧小平馬上回覆:「給你們一千萬夠不夠?」卡特趕緊轉移話題。因此,預期這場肺炎會動搖習近平統治的權力基礎,可能不切實際。誠如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問題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所說:「習近平的抓權並未放鬆,雖然應對疫情失當會進一步損及他任內威信,但醞釀挑戰他的領導仍難。」另一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poration)東亞專家哈洛德(Scott Harold)也指出,「不論危機如何致命,他們都可抽出時間操作危機為中共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