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自戀的疫情指揮中心,自戀而盲目的人民?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和前任陳時中一樣,都慣性美化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日前,媒體人陳文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研究院前院長詹長權,到Yahoo TV的《茜問》節目中解析BA.5病毒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未來應該如何面對等議題。隨後,陳文茜在臉書當中貼出一篇短文,扼要說明BA.5傳播速度、疫苗優先施打對象、和年長者接種率不夠高這3個問題。

然而,由於貼文中出現「台灣目前的死亡率,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這段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坐不住了,很快就拿出統計數字打臉,指出到9月24日止,台灣的染疫致死率和總人口死亡率都落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間,「沒有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之情事,請民眾勿錯誤解讀」。

難以理解的扭曲性打臉!

雙方引用數據不同,結論自然迥異,這只是小事情。關鍵在於,指揮中心省略了「台灣目前的死亡率」這句話,而且在新聞稿的標題中直接指稱,「死亡率高於新加坡10倍、香港3倍為錯誤解讀」,這就變成涉嫌斷章取義,導引民眾作出錯誤解讀,從而打擊陳文茜的形象與公信力了!

坦白說,陳文茜真的錯了,但她的錯誤並不在於疫情解讀錯誤,而在於她記憶中的數字嚴重偏低,實際數字是「台灣目前死亡率,高於新加坡55倍」!

圖1是我在疫情指揮中心發出新聞稿當天抓取的資料。我不知道那場訪談的確切時間,因此把游標停在播出前1天,選擇的是最能夠代表短期趨勢的7日平均數,結果顯示台灣死亡人數相當於新加坡的55.7倍,香港的3.2倍。

圖1(作者提供)
圖1(作者提供)

簡單的說,陳文茜談的是「目前的死亡率」,所依據的當然是目前的資料,過去的資料已經不具參考價值。相反的,指揮中心發布的卻是從疫情爆發迄今的累計結果,每一天的資料都同樣重要。

討論當前疫情,應該著眼於目前的情況,還是把兩年多以來的資料混在一起的「整體而言」呢?答案不言可喻,那麼為什麼指揮中心會發出這份奇怪的新聞稿,拿著用來評估整體防疫績效的統計數字來打臉陳文茜呢?

我很納悶,在《茜問》那42分鐘的訪談當中,其實出現好幾段令人搖頭嘆息的言論和圖像,其中和疫情關係最密切的,是取自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全球疫情排名」,按照確診人數台灣在10個國家當中名列第5,但確診率卻是排名第1,而該訪談節目的標題就是「台灣再成為世界人均確診最高國家」!

這就怪了,放著65萬人次觀看,直言「人均確診全球最高」的《茜問》不管,卻打臉6千多人點讚,只拿港、星比較的臉書。我的直覺反應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而且其中還涉及美國爸爸那邊的Yahoo和紐約時報,於是「只敢關起門來打孩子,不敢走出門去爭口氣」。

既頑固又愛現的自戀狂?

當然,真相不會這麼簡單。這並不是指揮中心第1次公開譴責民間的言論,例如詹長權6月初在臉書指出,當時台灣染疫死亡人數平均13天就翻倍,排名世界第2,考慮到快篩陽視同確診後,可能導致確診黑數增加,因此建議指揮中心把確診人數的重要性挪後,轉而關注死亡人數這個部分。 (相關報導: 蘇煥智觀點:確診者不能投票,違憲濫權! 更多文章

結果呢?當時的指揮官陳時中火冒三丈,直接扣上「分母分子都用黑數亂比一通,會影響民心跟疫情」的大帽子,而且在例行記者會上花了大把時間,說明香港和新加坡都經歷過類似狀況,以及用不同時段的資料會得到不同結果等事實──雖然只是簡單的算數,但多數記者都很給面子,耗費數百字詳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