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享盡榮華富貴,卻為丈夫野心流產、被當誘餌吸引砲火 張戎揭露宋氏三姊妹跌宕一生

宋氏三姊妹在1927年4月蔣介石 「清共」前夕合照,不久後她們就分道揚鑣,分屬兩個敵對的陣營。(麥田出版提供,圖像來源:國史館)

從2005年的《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到歷時12年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作家張戎已經不是第一次翻轉歷史人物形象,透過縝密的史料蒐集,她對世人看似耳熟能詳的角色,總能描繪出另一番樣貌,正如她所言,「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早就應該重新書寫」,如今再經7年奔走,今年她交出《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下稱:《宋氏三姊妹》),鎖定宋靄齡、宋慶齡及宋美齡3位在兩岸歷史裡穿針引線一世紀的女子。

論及書寫《宋氏三姊妹》的源由,張戎表示,2014年《慈禧》出版後,她開始構思下一本書的題材,從毛澤東到慈禧,2位傳主都是主宰中國命運的人物,她想再寫個像他們一樣的人,「現代中國史上,此人非孫中山莫屬。」

20200723-《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作者張戎。(麥田出版提供,張小鴻攝影)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作者張戎。(麥田出版提供,張小鴻攝影)

「宋氏三姊妹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卻付出慘痛代價」

除了孫中山首倡共和,對往後中國的走向影響最大之外,她也特別希望釐清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會從慈禧走向毛澤東?1908年慈禧去世前,已準備實行君主立憲,賦予人民投票權,相關程序、規則都已經制定,40年後毛澤東卻掌權,中國陷入最嚴酷的專制極權,而這40年,正是孫中山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並且留下持久遺產。

起初,張戎認為研究孫中山能解答這個問題,然而在爬梳相關史料後,她卻不願將整本書的篇幅交給孫中山,「我看到的孫,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全心全意追逐的是政治野心、雄心,對我來說太單色調」。

例如,根據孫中山口述之《倫敦蒙難記》,1896年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的他暫時落腳倫敦,卻在路過大清公使館時,遭綁架進入使館,險些被送回中國,最終在恩師康德黎、萬巴德營救下才獲釋。

不過張戎指出,英國政府當年做了一系列調查,留下了大量卷宗,「這些史料無可辯駁地說明,孫中山當年並非被劫持,而是他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走進使館去的,為的是他的政治追求。」

「宋氏姊妹雖然不決策,但位處權力中心」

另一方面,宋氏姊妹的故事,則引起張戎強烈的好奇心。她認為她們雖然不決策,但位處權力中心;雖然也是政治人物,卻又不局限於政治,是多方面、多層次、多色彩的女人。

綜觀三姊妹,宋慶齡、宋美齡各自因丈夫而在政治上得以發揮影響力,宋靄齡之夫孔祥熙長年主理國民政府財政,她儘管不常現身於枱面上,卻仍有深厚影響力。張戎說,當時掌權的都是男性,女性要接近權力中心只能通過婚姻,正如慈禧也是做了咸豐皇帝的妃子,又生了個兒子,才得以在咸豐死後,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才幹,但慈禧是位大政治家,而三姊妹雖然捲入政治,卻不是政治家。

張戎表示,她們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付出的代價也可謂慘痛,從死亡隨時懸在頭上,到慶齡、美齡由於丈夫的政治追求而小產,終身不能生育渴望的子女,此外她們也分屬你死我活的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與丈夫之間的關係,更是曲折跌宕,充滿感情糾結,迄今鮮為人知。 (相關報導: 龍應台專文:筆力千鈞的─鎮邪獸 更多文章

馬歇爾、蔣宋美齡、蔣中正攝於1945年12月22日(美聯社)
張戎認為,宋美齡(中)親歷中國3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堪稱中國現代史的最佳見證人。(資料照,美聯社)

立定方向後,張戎四處奔走蒐集史料,走訪英美台俄各地檔案館、研究機構,並親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相關專家學者,不過比起前2本傳記,她說這次查找資料,是前所未有的順利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