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學生出國念書,第一關面對的是環境、社交等種種考驗,隨著暑期實習到來,體驗美國、亞洲職場文化的不同之後,又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成長,我趁著Kellogg在校生Joseph短暫回台之際,與他見面聊聊亞洲、美國的職場差異。
前進美國電子製造業,協助傳產跟上數位趨勢
MBA之前在中國電子製造業工作6年的Joseph,今年夏天在電子儀器大廠Fortive的產品行銷(Product Marketing)部門實習,公司主要販售測量電壓的機器,雖然較為冷門,但也因為進入門檻高,擁有不錯的獲利。
由於現在許多電子製造業希望踏入物聯網,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因此相當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援,也是因為這個實習機會,讓Joseph能透過科技的面向更了解電子製造業。
Joseph表示,大多數公司都有數位轉型的需求,但是又常常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公司本來要發展一個可將資料連結至雲端的測量儀器,以為只要有伺服器就能搞定,但是背後牽扯到的是數據分析、AI等重大議題,公司卻不知道要如何突破,掙扎了很久,才一步步走到現在的模樣。」
數位轉型不僅止於系統、技術的改變,為了要跟上時代腳步,傳產連行銷手法都要有所變革。Joseph記得剛進公司時的任務,就是要重新評估兩年前重點開發、但效果不如預期的產品,「老闆希望我們有新創公司的想法、科技業的行銷手法,看看如何改善現有產品,所以我實習在做的比較像科技業行銷人員,還滿有趣的!」
美國重邏輯,中國重人情
擁有中國及美國職場經驗的Joseph,走過實習這一遭,對美國人善於表達,偶爾也會說些場面話的表現,有了深刻的體悟,「另外,在美國比較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點,跟中國的居住環境差很大。」
Joseph進一步分享,美國人做事真的很重視邏輯、框架,「有點像是醫生問診,先找出問題點,再用框架去解釋,所以跟他們做事會很有條理」。但是在中國可不一樣,「在中國做事,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而且很重視人情關係,常常是先做再說,出了問題再來救火。」
Joseph的分享,讓我再度想到核心價值的重要,其實我滿贊同美國公司的做法,也與Joseph分享:「現代的產品週期短,反而會讓核心價值更顯得重要,因為一個公司在面對抉擇時,只要回想核心價值,就能站穩腳步,做出合適選擇。」
Joseph認同核心價值的想法,但他認為美國公司可以從中加點彈性,才能在未知的市場創造更多需求。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各有道理,我很開心看到學生能透過實習領悟到這一點,是很難得的收穫。
不再侷限自我,二年級要過得更充實
有了在美國電子製造業實習的經驗,Joseph對於二年級的重頭戲-求職,有了更寬廣的想像,他說:「還沒念MBA之前,覺得機會都在中國,一定要回到那裡;念了MBA之後覺得在美國工作、生活好像也不錯;結束實習的現在,我的態度更開放了,很多產業都想挑戰看看。」 (相關報導: 教室掛台灣國旗,怕爸媽出意外!陸生要求撤旗,同學的回應完美示範何謂文明啊 | 更多文章 )
時間過得好快,我還記得Joseph當年找我諮詢時,曾被其他顧問認為不太可能上M7,但我看過他的資歷、與他聊天之後,告訴他別侷限自己,要就挑戰最好的,如今他已經坐在我眼前,侃侃而談實習的各種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