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你的DNA值多少錢?

「23AndMe不管是產品、廣告或者使用者經驗都與矽谷精實新創如出一轍——連公司名字都是很千禧世代地根據人類基因有23對染色體而來——這是因為23AndMe本身和傳統上在波士頓設立並且從生醫專業風險資本公司募資的生技新創不同,是創立在矽谷、留著矽谷血液的100%矽谷新創。」(資料照,陳明仁攝)

我還記得2000年剛開始工作時,市場上除了達康泡沫破滅鬧得沸沸揚揚,另一個熱門話題是基因定序(DNA Sequencing)。

基因定序的歷史其實相當悠久,根據維基百科第一個完整的基因定序是1977年的噬菌體φX174定序,只比我出生晚了一年。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期爆紅的則是所謂的高通量定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能夠將完整的基因定序一次搞定,其催生因子和達康泡沫其實很類似:電腦計算能力提升到突破一個臨界點,過去難以執行或者不合成本的基因定序任務,一夕之間變得可行而且甚至有利可圖,因此世界各國學術研究機構和私人商業公司紛紛湧入基因定序的領域,報紙討論著透過基因定序找出人類各種不治之症的解藥,甚至是長生不老的秘密。

一轉眼快二十年過了,我們並沒有找到不治之症的解藥,關於長生不老也沒有多少突破,但市場似乎在賺錢這一塊終於找到突破點,代表性公司是總部位於矽谷山景市的23AndMe

上面是23AndMe在電視上投放的最新廣告,和傳統生化公司或者藥廠廣告的「潔白科技感」不同的,23AndMe的這支廣告採用了大量鮮麗的原色和輕鬆的配樂,裡頭訴求基因定序資料可以讓消費者了解自己的肌肉組成和睡眠動作,是否患有乳糜腹瀉(celiac disease),是否有尼安德塔人基因,乳糖不適症的程度,對咖啡因的敏感度⋯⋯等包山包海——就差沒提議幫消費者算命盤或運勢。

而這幾年類似23AndMe的基因定序產品之所以在美國成為熱門話題,與其說是解決疑難雜症,不如說跟川普比較有關。眾所皆知川普及其許多支持者都不諱言自己是所謂的白人優越主義者,因此從2016年大選前到現在,正反兩方都有許多人使用基因定序產品來「證明」自己血統的純正(亦即來自歐洲白人民族),或者「訴求」其實每個美國人都是混有多人種基因的移民。期間也發生過一些網路瘋傳的軼事,例如白人優越主義者收到自己的基因定序結果,才發現自己有部分非洲基因(其實全人類都最早來自非洲)而開始質疑基因定序的科學根據——就像他們也質疑進化論一樣。

在23AndMe的產品菜單上,最便宜也最受歡迎的正是上面這種所謂清查祖宗八代的「Ancestry」產品,定價美金$99,號稱可以幫你比對基因中有多少比例來自其資料庫中超過一千個不同地理區域的基因,甚至可以幫你找到失散多年或者根本未曾謀面過的遠房親戚——儘管每個年關將近就恨不得躲到海外度假的台灣人,應該都無法理解美國人這個願望。

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健康狀況,就得加價到$199購買套餐——如果考慮到在社群網路上揭露自己有罕見疾病基因,並不如爭辯自己的雅利安血統有多純正來得有趣,我們可以想像23AndMe最大宗的客戶還是都來自於「Ancestry」產品。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和亞馬遜對幹的CAPER LABS 更多文章

一個消費者在網站上下單後,會在三到五天後收到一個唾液樣本萃取工具。消費者根據指示,吐出足夠唾液吐到樣本瓶中——但「切記採取樣本前三十分鐘不可進食、嚼口香糖或者刷牙」——然後蓋上蓋子讓儲存在裡面緩衝液流入樣本瓶中,然後封住樣本瓶搖動五秒鐘,用提供的封口袋封存放回原本的盒子中,再將郵寄回公司,六到八週後就可以透過電子郵件收到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