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二部曲開跑,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李敏等人,在去年公投成案後,今年又接續推出核四商轉公投、以核減煤及核電延役等3項公投案,拼綁明年總統大選,力促政府使用核電。面對核電戰火再起,行政部門目前以核廢料及核四重啟時間過長為反擊主力,讓爭論先遠離減煤戰場;環團則批,未說明核電增加代價,已是「類詐騙式公投」。
去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門檻,讓經濟部必須依公投主文廢除《電業法》條文,支持核電的團體為之振奮。然而隨後行政部門仍定調核電如期除役、也不啟封,核能使用仍將在2025年歸零,使擁核者旋即表示將續推去年已提案的核四商轉公投,近期也再提出「以核減煤」以及「延長核電廠使用執照20年」等2案公投提案,力拼再綁明年總統大選。

李敏:2020一定要有核電公投,突顯民進黨能源政策的荒謬
目前擁核陣營所提出的3項公投案,主軸都圍繞增加或延長使用核電。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於臉書發文表示,將提出核四商轉案、明確啟用新核電機組外;其次「以核減煤」公投案為行使法律創制權,希望透過立法程序保障核電在國家能源政策中的定位。
但由於擔心中選會可能在聽證會或審查程序中認定「不成案」、或提出違反理念的修正建議,他們又將再提出第3項公投提案,訴求政府在核電廠通過安全管制機關審查後,將現有核電廠使用執照延長20年,「為核一、二、三廠留下一個奮鬥的機會。」
李敏強調,2020年總統大選中一定要有與核能相關的公投案,才能持續吸引政治人物及民眾的關注,並突顯民進黨能源政策的荒謬。他表示,核四商轉案已蒐集20萬份連署書,接下來取出3000份送至中選會即可成案,而另外2案則還需蒐集連署書。若3案都能順利進入中選會審查,才會再決定下一步策略。
分析3項公投內涵,核四啟封、延長核電延役期限2案,都屬於重大政策的創制或複決,主文內容瞄準民進黨政府所提2025年核電歸零政策。而「以核減煤」公投則為行使「創制」權,要求政府訂定新的法律、規範一定比例的核電使用。公投發起人黃士修也在宣布公投提案時,提出4套可能劇本,認為政府可以透過增核不減煤、減煤不增核、減煤增核及核煤歸零等方式,達到核電及煤電佔比相當的規定。
增加核電?經濟部:核廢料無解,核四重啟時間也難估
然而,去年台灣的發電佔比中,燃煤佔比46.3%,核電卻僅佔10.1%,要讓兩者發電量相當,無非是要啟用新的核電廠、或是削減一半以上燃煤使用才可能達成。經濟部官員認為,無論何種方案,以核養綠支持者無非是訴求增加核電使用,但續用核電一定會受限於核廢料問題,核四重啟時間更難以估計。
目前行政院多以「核廢料無解」回擊核電使用爭議,點名從北到南各縣市都拒收核廢料,無法再延長、或增加使用核電。核四部分,經濟部次長曾文生20日在環評大會上也指出,光視2000年核四停建後,要重啟就花了2.5年重新議約,如今GE團隊已經解散、且封存時間更長,要重組團隊、完成各項安全檢查,根本無法估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商轉。
至於面對擁核人士提出的「以核減煤」訴求,目前燃煤電廠受地方政府掣肘,經濟部多將重點放在與地方政府及環團溝通,尚未打算與擁核方「論戰」不同能源配比方案。但也有官員指出,依目前規劃,至2025年已不會再新增燃煤電廠,之後新增電力來源也將以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為主,政府早已循序減煤。
環團批「類詐騙式公投」:應先讓民眾了解能源現況
面對擁核者連番提出核四啟封、以核減煤公投案,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認為提案者應該先讓全國人民了解目前台灣的能源現況。張譽尹舉例,依之前台大風險中心的調查,4成民眾誤認目前核能發電佔比最高,若要公投,是否需先讓民眾了解,要核電及燃煤佔比相當,可能得興建更多核電廠? (相關報導: 為何以核養綠公投過關,3座核電廠仍如期除役、核四也不啟封?經濟部細數8大障礙 | 更多文章 )

張譽尹表示,能源議題應該要被嚴肅檢視、討論,做出符合全國人民利益的決定,但目前看來以核養綠公投提案人卻在提案主文裡以「究責機制」、「供電穩定」等字句,利用民眾錯誤認知加上可接受的價值觀,嫁接核電使用,避談核安、核廢料等不確定因素,「難道是一場類詐騙式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