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抗美援朝」70周年對台灣社會的時代意義

作者質疑,現在的台灣不比20世紀中葉的中國,有遼闊的國土與悠長的時間可以進行戰爭,因此武裝抵抗的構想令人有所疑問。(示意圖/KCNA)

被中共黨史認定為開國第一戰與內戰及抗戰同列為建國神聖戰爭敘事的中共軍介入韓戰,被稱為抗美援朝的神聖戰史紀錄,成為中共政權這個沒有真正選舉制度的合法性來源。因為我合法,所以我執政,因為我執政,所以我合法。這樣的合法性來源的套套邏輯中,這是不能放棄的宣傳陣地,雖然真心相信的人愈來愈少了。習近平以下的中海領導人近日高調出席相關紀念儀式,並且宣示了新時代的應時抗美強硬態度,也就其來有自。

在韓國歷史上據說曾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以兒歌的方式流傳。以擬人般的歌詞唱到,釜山啊釜山,雖然你現在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但你不必傷心難過,因為有一天你將成為朝鮮的首都。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預言神話,就在韓戰時應驗了。

北韓南侵大軍在戰爭爆發第一個月左右的前期雖然打得十分順手,拿下了韓國90%以上的國土。卻始終無法打過洛東江防線,被美韓聯軍死死頂在了所謂的釜山防禦圈之前。有人勸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為了自身的安危考慮先撤退到日本或美國,以免韓國最後全部失陷。這時還算豪氣干雲的這位李總統這樣回答,他說自己已經從青年到老年半生都因為國土被日寇占據而在國外流亡。因此流亡已經不可能會是他的選項,他願意與大韓民國政府一直死守到最後留在這個靠近日本的釜山,成就那個千年以來流傳的美麗神話。

中共是在什麼背景之下決定介入韓戰的?早在韓戰爆發後,1950年7月起中共就抽出其第四野戰軍的精銳部隊13兵團組成東北邊防軍,隨時準備戰火的波及。中共高層清楚明白朝鮮人民軍眼下短暫的勝利並不穩定,其實只是美國尚未充分動員其戰爭潛力的一時現象。因此作為朝鮮最重要的共產盟國,中共軍隊要隨時準備迎接戰火。

果然9月仁川登陸一聲砲響,給朝鮮人民軍送來了毀滅。此後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反攻得手恢復韓國全部國土以後,並不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而畫地自限。而是打算就一直北進打到鴨綠江邊,讓大韓民國統一整個朝鮮半島。10月20日聯合國軍在自己青少年時期都在平壤長大成人的韓軍第一步兵師長,今年7月才去世的白善燁將軍領導下,一舉攻占了平壤。

平壤一旦被聯軍攻占,幅員不大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立刻就面對了亡國危機。在史達林與金日成催促下,在東北已經準備幾個月的解放軍東北邊防軍立刻準備出動。10月19日也就是平壤失守的前一天,第四野戰軍的精銳部隊13兵團所組成東北邊防軍,共4個軍又3個砲兵師開始度過鴨綠江。10月22日全部渡江進入朝鮮境內,並即刻改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志願軍開始行動,以彭德懷為總司令。

並且當日彭德懷立即根據各單位這三天偵查的結果,發出電報給北京的毛澤東。主張現在起半年之內,只要求志願軍先守住北緯39度線以北朝鮮的國土,爾後再徐圖發展。次日北京給志願軍司令部的覆電來到,稱「你們的設想是穩當的,我們應該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毛澤東以將在外相對應的自主權要更大的視野,原則上同意了彭德懷這個有些保守的戰略構想。 (相關報導: 聯名吳怡農主張「建立國土防衛部隊」 李喜明:他不顧選票讓我很尊敬 更多文章

因為事實上根本不用等半年,後面3個月以後的半島戰事發展,就已經大大超過毛澤東彭德懷乃至全世界的預期。從雙方電報往返滴答音剛結束的1950年10月25日爆發的兩水洞戰役,一直到1951年元旦剛過,志願軍就南下全線突破38度線攻陷漢城(今首爾)。連續三次大規模戰役的凌厲攻勢,打的美軍已前所未有的速度撤退,收復基本上北朝鮮大部分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