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成績不代表一切」當不念書的藉口!親子作家:勤奮努力的人,才有資格說成績不重要

不愛念書沒關係,但「成績不代表一切」不是用來當不讀書的開脫藉口,而且是專業技能的學習,絕對不比念書輕鬆。(示意圖,非當事人/seung hwan kim@flickr)

不讀書,當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比讀書投入更多倍的心血與時間。你可以不讀書,但是不能不學習,不能不努力,而且還得更加倍的努力學習!

「會念書不能保證一切!」這句話在理性與感性上都極具說服力!因為在邏輯上無可反駁------會念書本來就不能保證絕對的成功,然而不會念書最終能出頭的反證卻比比皆是;在情感上,這句話瞬間就能讓無望者不再自覺矮人一截:會念書有什麼好得意的,又不是一輩子都贏!

「會不會念書」當然不是衡量未來成就的唯一指標,但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念書雖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念書的人若想要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嗎?

拿菜刀比拿書本輕鬆?

我認識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因為兒子離婚,於是擔起隔代教養的重責大任。從小活潑愛玩的孫子到了國中時發現課業愈來愈繁重,成績每況愈下,於是直接跟阿嬤表明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阿嬤則問他不讀書要做什麼,他想都沒想就說,現在餐飲業很發達,吳寶春、阿基師都能賺大錢,他乾脆直接選高職的餐飲科就讀。

幾年過去,某天我在路上巧遇這個長輩,因心疼她一路辛苦,於是問起孫子念餐飲科的狀況。她無奈地說,孫子上實習課之後,發現成天都是在廚房練切工、洗菜、吸油煙,而且大多數的時間都得站著,還要做一些基層的打掃、清洗工作,實在太辛苦,這才發覺自己根本沒興趣,所以孫子還沒畢業就已經打退堂鼓,打算離開本行。

我則好奇當初為什麼會答應孫子念餐飲,到底知不知道他事不是真有興趣?

阿嬤回答:「我當初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興趣?只知道他不愛念書,想說他有個一技之長就好!」

「但是那麼多科別,為什麼他就是要選餐飲科呢?」

「他看到有朋友學汽車修理、有同學進工廠,都覺得太辛苦,所以覺得學餐飲比較輕鬆吧?!唉呀,他當時都不念書,我想他只要願意念,我都順著他啦!」

四、五年前媒體大量報導吳寶春、阿基師在餐飲業界叱吒風雲的故事,於是吸引了大批學子蜂擁投入,特別是拒絕升學考試的孩子更以兩位大師為偶像。另一方面,為了因應此一需求,餐飲科系也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設立,有些私校甚至將冷門科系改為餐旅管理科系。

但是大量的學生在真正投入餐飲業後才體認到:窩在暗無天日的廚房裡可比念書更為辛苦,拿菜刀的更不比拿螺絲刀的輕鬆啊

雖然餐飲科系都號稱「學生畢業後不知道什麼叫失業」,但前提卻是,學生必須能夠忍得住好幾年「長工時、低薪資又大量消耗體力、勞力,以及得不斷重複」的基礎工作。多少學生熬得住?結局令人無言。根據統計,超過七成的餐飲科系學生最後都選擇轉行。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不讀書,當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比讀書投入更多倍的心血與時間;需要更過人的毅力與堅持,那辛苦絕對不亞於念書,因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而許多決定能不能成功的因素,比如運氣、機遇、人際互動等,還不能由自己一手掌控。比較起來,用功讀書,恐怕是一件最簡單、最能自我掌控的工作了! (相關報導: 該不該在乎考試分數?管了怕孩子壓力大,不管又擔心升學...專家告訴你如何權衡成績的兩難 更多文章

果然,前述那位阿嬤告訴我,他的金孫很後悔當初太愛玩,不願意好好讀書,現在才發現,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十二小時,月休六天,每個月才不過兩萬出頭的薪水,讓他愈做愈慌,愈做愈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