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如何建立自己的ETF清單?達人公開5種想輸錢都很難的投資組合

用這5種方式,建立屬於自己報酬率超越大盤的投資組合。(圖/取自Flickr)

你覺得投資需要做資產配置嗎?

在台灣很多人在投資股票的時候都沒有做好資產配置,有可能你手上有個100萬,你就會把100萬壓在同一支股票上,你的這種投資方法真的很令我替你感到擔心。

你有時候可能覺得非常開心不想上班,不然就是非常沮喪到不想上班,其實造成你心情起伏這麼大主要就是沒做好配置。

所以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看完後相信你就知道該怎麼做好資產配置降低風險了!

股票不做資產配置會怎麼樣?

如果今天不做資產配置,當你手中只有1檔股票時,通常你的帳戶損益不是大賺就大賠。

大賺當然是好事,你可以很開心的把賺到的錢那去旅遊、或是再投資都可以,但是問題就在於一般的小資族到底能不能接受這種波動,每天看著自己帳戶「正負20萬在跳動」你真的受得了嗎?  

(普通小資族通常都受不了20萬的波動… 不過隨著每個人本金越來越大,假設本金已經有1,000萬左右時,那時候的20萬也只不過是2%而已喔~ 所以你該著重的是%數~)

總結不做資產配置的缺點:

1. 帳面會有大波動的盈虧: 持有單一股票看到帳面正負20萬很正常。

2. 非常考驗人的心理素質: 股票上漲當然誰都很開心,但是下跌你承受得了嗎? 很常有的狀態是虧損50%後,之後可以賺300%。想賺錢必須得要撐得過前面帳戶虧損50%的時候。

這邊舉一個GD過去不做資產配置血淋淋的例子:  當時我們帳戶中約有12萬台幣,想要買當時股價大約9萬元的鴻海(2317) 可說是綽綽有餘,我們也不看任何財報,單純只用技術分析的情況下覺得可以進場,買下人生中第一張鴻海。短短幾天後看到鴻海漲到97元左右,帳面上大約就賺了7,000多元,真的對小資族來說非常興奮! 但基於人的貪心,我們私心認為它還會再上漲,於是繼續放著。沒想到我們開始嚐到不做資產配置的苦頭,鴻海開使每天下跌,跌了一周大概賠掉18,000元左右… 當時在這種波動下我們真的受不了,很怕賠掉一半的成本,最後認賠賣出… (半年過後漲回95元,發現自己當初砍在阿呆股= =)

20200813-貧窮,金幣,錢。示意圖。(pixabay)
資產配置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本金不大才更要做好完善的配置。(pixabay)

如何做好資產配置?

要做好資產配置並不是你想像中的買超過10檔股票就可以了,怎麼說呢? 

雖然上面有說盡量把資金分配到不同的標的上,但是有數據顯示,如果可以將資金分配到不相關的產業類別時,更能降低波動率。

用下圖最上面淺藍色線為例子,這是有60%相關性股票的投資組合,就算這樣的投資組合中含有20檔標的,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依然還是很高,無法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以上的例子很像持有「中華電+遠傳+台灣大+鴻海+台泥」,投資組合中有60%非常接近的產業,無法有效降低整投資組合風險。

但投資組合中如果有超過5檔零相關產業的股票,比如說同時含有「科技+金融+民生用品+工業+能源」的股票,這樣的投資組合就能大大降低在股市的波動,也可以降低輸錢的機率。

首先先認識一個公式:「風險報酬率=資產凈值增長率÷資產凈值標準差(波動的概念)」,可以衡量投資組合與基金的好壞。 (相關報導: ETF千萬別亂買!這二種ETF竟會不知不覺默默吃掉你的錢 更多文章

如上圖中所示,Ray Dalio在他『投資的聖杯』終有提到,如果將零相關的資產(股票) 持有15~20種以上的話,就可以將風險回報率提高到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