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男孩,在10歲時向全家人宣布:
「在35歲之前會賺到100萬美金!」那是1940年,以當時的幣值換算,相當於現在的3億台幣。
事實上100萬美金的目標,他在32歲就提前達成了!
這個男孩的名子每個人都聽過,他就是股神 巴菲特。到了今天,他已經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在他捐出99%財產之前身價600億美金)昨天(2016/4/30)是巴菲特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許多人會問他關於環保、環境、教育、能源的議題,毫無疑問,現在他是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很多人以為巴菲特的成功是偶然,事實上從他還是孩子時,就有一些跡象。當年10歲的小男孩是如何辦到的呢?
趕緊來看看吧…
第一步:10歲了解複利的力量,以及累積資本
10歲時,巴菲特第一次參觀紐約證交所
那個年代是美國大蕭條時期,股市十分低迷。巴菲特的父親是個營業員 (隔年選上國會議員,但政治上十分孤僻),帶著小巴菲特到證交所去拜訪他的朋友。
這次參觀的經驗讓他學到了一件事,就是了解到「複利的力量」。同時也體會到一件事:「現在有的資金太少了!」
在理解到投資需要資本以後,巴菲特找到了一本書:《1000種賺進1000美金的方法》,他最喜歡的是書中一個用體重計賺錢的概念:「幫別人量體重,收取每次的使用費。」
乍看之下好像沒甚麼特別的,但他體會到的是「如何用資本獲利」。看完之後,10歲的他,對家人朋友宣布自己會在35歲前存到100萬美金!
經過計算,他認為達成的機會非常的大。(哪來的自信?)
第二步:11歲開始實際開始投資,學習投資經驗
11歲時,巴菲特拿了自己和姊姊的錢,開始人生第一次股票投資。就像大多數人剛開始時一樣,他並不清楚自己為何而買。
這檔股票買在38.25美元,只買了3股。
當股價下跌到27元時 (賠掉將近30%),不但他自己緊張,他的姐姐比他更緊張,每天都在問他應該怎麼辦。很幸運的,後來市場反彈,股價漲到40元,他們小賺一點就賣出了,只賺進了5.25美金。但是後來股價卻一路漲到202元。經過這次的經驗,巴菲特學到三個教訓
1. 不要老是想著買進的股價
2. 不要不經思索就急著賺小錢
3. 除非很有把握,否則不要為別人的錢負責
花了數個月,卻只賺進 5美金,讓他重新認識了資本的重要性。
第三步:努力累積資本,高中畢業就存下第一桶金!
那之後,巴菲特就全心投入在存錢上,14歲時,他就存到人生第一個1000美金。(當時1000美金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30萬台幣)
同時他也不斷尋找各種賺錢機會,包含送報紙、賣撿來的高爾夫球、投資五金行、買農地,曾經他和朋友合夥,放彈珠檯在理髮店,讓往來的客人在等待時可以投幣玩遊戲,而他將賺到的錢,投入購買更多的彈珠台、和更多理髮店合作。
從這次的經驗他學到一件重要的事:「資本會為主人工作。」
在高中畢業後,他已經存到大約5000美金,以今天的幣值來看,大約是160萬台幣,已經存到人生第一桶金! (相關報導: 不工作也能每年穩賺24萬?他靠ETF畢業五年達到財富自由,揭「被動收入」背後的操作法則 | 更多文章 )
而當時是1946年一般人年薪大約是30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