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可不是德國人,而是道地的奧地利人!她道出奧地利自願回歸德國卻代價慘重的歷史

不少奧地利選民嚮往納粹份子的強勢形象,在許多地方性的鄉鎮選舉上,納粹份子甚至拿下近半數的選票。(圖為希特勒於競選期間發表演說。取自維基百科)

在一千多年前,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不過只是個名不經傳的地方諸侯,在他們創立了奧地利王朝後,苦心經營,搖身一變成為歐洲史上影響力最大的王室家族。這個家族中上演過的勾心鬥角和愛恨情仇,刺激程度絕對不輸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或《紙牌屋》。

在全盛時期,哈布斯堡家族所統治的領土超過六十七萬平方公里,可謂歐洲霸權。好比說著名的義大利水都威尼斯,不僅曾是奧地利的領土,還更是奧地利帝國海軍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呢!就連在東歐國家如烏克蘭、立陶宛等,在今天也都還看得到奧地利王室留下的華麗建築。

(圖/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在威尼斯一家小旅社,看到牆上掛著這幅老舊斑駁的威尼斯街景油畫,是奧地利帝國統治威尼斯時的作品,正中央的這面紅白紅旗幟就是奧地利國旗。(攝影:楊佳恬|想想論壇提供)

今天的奧國面積只有八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九百萬,更有個特殊的身分:「永久中立國」,不時以調停者或白手套身分在世界強權中周旋著。那麼,只剩下不到當初八分之一國土的奧地利,到底是如何走上永久中立國這條路的呢?

二戰時被併吞,奧地利男子突然變德國兵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爆發都與奧地利有著密切的關係:1914年,奧地利王儲夫婦在塞爾維亞的首都遭到謀殺,奧地利王室隨即對這個南歐國家宣戰,進而爆發一戰。傷殘慘重的一戰結束不過二十多年,聽命於希特勒的德軍入侵波蘭,引爆了二戰。獨裁者希特勒可不是德國人,而是道地的奧地利人,雖然他以德國人自居,終其一生仍舊擺脫不了濃濃的奧地利腔調。

奧地利輸掉了一戰,王室也在1918年黯然地下台了。這個千年帝國突然變成了被許多新興國家夾包的戰敗國,讓奧地利人的國族自尊大受打擊,失去捷克、斯洛伐克等重要工業基地,更是重挫奧地利經濟。奧地利走上共和國體制,在經過混亂的建國初期後,國內經濟狀況慢慢好轉,但是原本民族性就偏悲觀的奧地利人,依舊覺得看不到未來。

這時候,奧國老百姓看到赴德發展的希特勒在德國政壇呼風喚雨,感到非常欣慰!希特勒始終抱著德奧合併的願望,他自己是奧地利人,太清楚如何對付奧地利人了。希特勒不停地強化「我們與德國同文同種」、「德奧文化脈絡一致,理當共同發揚德意志文化」等觀念,也得到大眾的認同。

在外交上,希特勒巧妙地透過各種不著痕跡的手段來打壓奧地利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加深奧地利人「小國無法伸展」的恐懼;在內政上,他派遣親信長期滲透奧地利政界,許多奧國政治人物甚至乾脆直接聽信希特勒的指令。

奧國納粹份子靠著來自德國的強大金援,在奧地利境內進行極具系統性的宣傳。同時也與地方流氓結盟,策畫各種暴力攻擊和謀殺行動,雖然引起社會動盪,但也不少奧地利選民嚮往納粹份子的強勢形象,在許多地方性的鄉鎮選舉上,納粹份子甚至拿下近半數的選票

奧地利政府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為了反擊希特勒,不僅立法在國內禁止納粹黨(但是效果不彰),還實施了幾年的「奧派法西斯主義」(Austrofaschismus)!一派天真地以為:「我們也來搞一個極權的法西斯國家,這樣人民就不會去嚮往德國法西斯主義了!」嘗試用極權統治的方式,來打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自由民主。 (相關報導: 表面清廉又愛家,私下卻收買媒體、出賣國家…一段6分鐘影片,讓一位政治明星原形畢露 更多文章

奧地利政界內鬥不斷,黨派之間心結極深,總理無法取得各個派系的信任,加上沒有廣大民意的支持,團結對抗希特勒顯然是不可能了。而納粹份子也在奧地利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樁腳,希特勒清楚不可錯失這萬好時機,對著奧地利總理上演了幾場逼宮戲,1938那年的春天,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