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的健康成績單!中醫師教你從血量多寡、經期長短、經血顏色判斷身體狀態

月經準不準、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等,在中醫眼中,都是反應出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圖/Lala*@pakutaso)

你和你的「大姨媽」相處的好嗎?對她又了解多少呢?中醫師表示,女性朋友每個月一次的生理期,不只是懷孕與否的證明,更是反應女性健康與否重要的成績單之一!因此,月經準不準、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等,在中醫眼中,都是反應出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

你的月經狀態正常嗎?中醫師告訴你健康指標有這一些

身為女性,每月都得經歷一次讓人歡喜讓人憂的生理週期變化,不管是來的太早,還是太晚都容易讓人因此而憂心。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臨床上卻發現,多數人往往只會聚焦在生理期來了沒有,卻經常忽略其實月經狀態,同時也是反應身體諸多變化的重要依據

什麼樣的月經狀態,才算健康呢?正常來說,女性的月經需歷經5天的時間才結束;而經血量上,平均為每2~3小時需更換一片衛生棉,一天約換6~8片,經血顏色鮮紅、無血塊、沒有太重的腥味,就算是健康的月經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天衛生棉要更換10片以上,且經血常弄髒衣褲,每次都伴隨有貧血、頭暈症狀,就要注意有經血過多的問題。相反地,如果一天只需換2片衛生棉,甚至經血只有幾滴,每次經期差不多1~2天就結束,就代表有經血過少的情形,應多加留意。

(圖/華人健康網)
月經準不準、多不多、順不順、痛不痛等,在中醫眼中,各各都是反應出女性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圖/華人健康網)

從經血量多寡、經期長短看健康!4大異常類型你中鏢了嗎?

不過,經血過多、過少,以及經期間隔長短,又反應了哪一些問題呢?有鑑於生理期對於婦女朋友的重要性,周宗翰中醫師特別提出臨床上最常碰到女性朋友出現4大類月經狀態異常問題,並進一步針對其症狀表現、成因與建議的調理方針加以解說:

類型1/月經量變少或行經期變短

◆壓力、情緒問題:導致經血量變少或經期變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情緒問題。當女性朋友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下,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得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導致不排卵,進而造成月經紊亂的發生。針對這類女性,則建議適度紓壓、理氣,或從事一些全身性運動,例如,游泳、跑步等來緩解精神壓力,就是舒緩情緒、行氣活血,提高人體新陳代謝能力,讓卵巢重新正常運作的好方法。

◆甲狀腺機能低下:除了女性荷爾蒙外,內分泌失常也是潛在的因素之一,譬如:腎陽虛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問題的婦女,就容易因甲狀腺分泌異常,使卵巢荷爾蒙分泌出現問題,使卵巢無法正常排卵,導致月經延後、不孕,甚至流產的發生。對於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問題的婦女,中醫常常用仙靈脾、淫羊藿、肉蓯蓉等補腎藥調理,輔助改善月經延後的症狀。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另一種可能就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為體質因素導致排卵不健全,使得原本應發育成卵子的濾泡無法正常生長,進而導致月經延遲,甚至不來的情形發生。這類患者除了經期異常外,也常伴隨肥胖、長青春痘,或是多毛等症狀。在中醫來看,多囊性卵巢患者多偏痰濁、濕熱夾雜腎虛的體質,除了上述提到的淫羊藿、肉蓯蓉等補腎藥以外,還需要搭配去痰濁、化濕熱的中藥,例如,佩蘭、黃芩、夏枯花、龍膽草等一同調理。 (相關報導: 月經有大血塊千萬別輕忽!愛喝豆漿、當歸的人更要注意…女性必知的「子宮肌瘤」常識 更多文章

類型2/月經量變多或行經期變長

造成經血量增加或經期延長、停不了的常見病因,多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體瘜肉等婦科問題有關。中醫認為,有這類困擾的女性,體質多偏血熱,且易有經血腥味較重的問題。而其成因主要和這類朋友嗜吃油炸食品、甜食、愛飲酒,導致體內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膽固醇過高,引起荷爾蒙紊亂、失調,形成中醫所謂的血熱體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