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奏響前奏,民主黨內部呈現大混戰局面,總統初選的人數來到22人,將共同爭取挑戰現任總統川普的機會。民主黨內「女力」來勢洶洶,左派與年輕新秀也不惶多讓,更首度有「台灣之子」投入選戰。
有鑑於參選人數眾多,民主黨6月登場的第一場黨內辯論會將設下門檻,只有民調支持率高於1%,並且籌得6萬5000人贊助競選經費的候選人才得以參與。不少民主黨籍的總統參選人為了殺出重圍,已各提出奇謀,以下介紹主要候選人的關鍵政見:
最低工資調至每小時15美元:前副總統拜登
民主黨76歲最受矚目的老將拜登(Joe Biden)日前終於宣告出馬參戰,對於三度總統夢碎且年事已高的拜登來說,2020年大選可說是力拚白宮大位的最後一戰。多家民調機構的數據顯示,拜登是民主黨內呼聲最高的候選人,頗有為民主黨收復白宮之勢。拜登提出某些他先前參選時就提過的政見,例如基本工資調升到每小時15美元(新台幣460元),以及減免高等教育學費、推動乾淨的永續能源等。
全民健保法案: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
現年77歲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是無黨派人士,不過在國會長年和民主黨合作,也是第二次角逐白宮寶座,2016年在民主黨內初選表現得意外亮眼,儘管之後以1%的票差敗給了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但仍成功炒熱全國知名度,其極左派政治立場也吸引不少民主黨人跟隨。
他的政策主張與2016年參選時相似,關注貧富差距領域、種族平等與進步的外交政策,還有承諾普及全民公共醫療保險、免除大學學費,提高工薪階層的最低工資。桑德斯指出,2017有27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私人保險公司的單價太貴,必須由政府建設完整的醫療保險體系(類似台灣的全民健保),涵括範圍除了基本的醫療服務,還包含產前護理、眼科與牙科。
醫療補助始終是美國民生問題的關鍵,川普(Donald Trump)長期呼籲廢除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通過的《平價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但共和黨版的《美國醫療法案》(American Health Care Act)被國會杯葛,川普改稱他正在規劃一個真正偉大的醫療保健計劃,2020選舉後就會推出。
大學學費減免計畫:麻州聯邦參議員華倫
美國民主黨麻州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AP)
現年69歲的華倫(Elizabeth Warren)是美國進步派(the progressives)的明星級人物。她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平等、政府課責、約束大企業等議題,以及大學生學貸問題加劇,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竟有約1/4人背負學貸債務,全美學貸金額總計高達1.5兆美元(新台幣46兆元)。
(相關報導:
廢除天皇才能為戰爭負責!聚焦孤軍作戰的日本廢除天皇運動
|
更多文章
)
歸咎學貸危機成因主要出在美國學費年年漲,但薪資卻停滯,以致家庭在收入有限的狀況下,被迫增加就學貸款支出。華倫的大學學費減免計畫,主要希望讓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得以免除5萬美元的學貸,並向公立大學院校爭取免學雜費。她的龐大就學優待計畫預計10年內花費1.25兆美元,華倫提議應增設「頂級富人稅」(Ultra-Millionaire Tax),向資產5000萬美元以上家庭抽稅2%,來負擔這筆費用。
學生延遲還款的情況惡化,民主、共和兩黨多數人都同意應盡快改善高等教育的學費問題,川普則提議設下學生貸款上限,要求每月的還款額不得超過可支配收入的12.5%,並為低收入學生提供更多職業培訓補助津貼。
重返《巴黎協定》:前德州聯邦眾議員歐洛克
2018美國期中選舉11月6日即將登場,圖為德州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歐洛克。(AP)
現年46歲的歐洛克(Beto O'Rourke)在去年美國期中選舉的德州聯邦參議員選戰之中嶄露頭角,德州是共和黨的鐵票區,共和黨現任德州參議員克魯茲竟陷入苦戰,最後險勝歐洛克。美國媒體普遍認為,歐洛克是一位相當具有群眾魅力的政治明星,年輕、演說魅力極佳、形象彬彬有禮,帶給選民一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被認為具有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風範。
川普2017年一上任就宣布美國退出對應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且始終主張氣候變遷是「騙局」。參選總統以來,歐洛克最受到關注的是氣候政策,他拒絕化石燃料企業捐款,主張美國應重回巴黎氣候協定,10年內投入5兆研究潔淨能源,以及極端氣候的應對措施,目標是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而預算也是透過增加對企業、富人的徵稅來籌措。
帶薪家庭假: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陸天娜
現年52歲的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也是近年崛起的民主黨政治新星,曾旅居北京、台灣及香港,通曉中文,力挺反性騷擾的「#MeToo」運動,反川普色彩鮮明。陸天娜參選宣言指出,自己身為母親,要為美國的下一代奮戰,找回國家失去的正直與同理心。
美國是已開發國家中,唯一沒實行全國性「帶薪產假」制度的大國,員工因家庭突發狀況必須休假的話,也沒有帶薪的選項。陸天娜率先提出帶薪家庭假的政策,讓員工最長能夠申請12周的帶薪假,在家照護幼兒、長者或重病者。川普本人則是採納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的想法,提議設立父母的帶薪育兒假,不過共和黨迄今未在國會推動。
改革司法量刑體系: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夏
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夏(Amy Klobuchar)(AP)
58歲的克羅布夏(Amy Klobuchar)曾任檢察官和企業律師,屬於溫和中間派,在日益左轉的民主黨內,她的政策並不響亮,但以務實取勝,其中包含改革司法量刑體系。美國監禁率一直高居世界第一,根據2018年的統計,平均每10萬個美國人,就有698人坐牢,黑人等少數族裔佔大多數,這主要歸因於美國過去40年來不斷通過嚴刑峻法。
川普已簽署通過兩黨共推的《第一步法案》(First Step Act),對特定罪犯提供重刑減刑、賦予法官審判輕罪犯時更多自由裁量權,以及提升女性監獄環境等。克羅布夏認為,政府必須簡化囚犯向總統要求赦免、減刑的程序,並透過兩黨成立的委員會主動審核,特別是針對那些因非暴力毒品犯罪而坐牢超過10年、素行良好的囚犯。
(相關報導:
廢除天皇才能為戰爭負責!聚焦孤軍作戰的日本廢除天皇運動
|
更多文章
)
教師加薪計畫: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
54歲的賀錦麗(Kamala Harris)是牙買加黑人與印度泰米爾人(Tamil)移民之女,在民主黨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多元化趨勢之下,賀錦麗本身的背景具有加分作用。由於她平時直言不諱批評川普的移民政策,近年成為民主黨的明日之星。
賀錦麗參選以來最受矚目的政見是「教師加薪計畫」,她引述調查指出,美國教師的薪資比同樣大學學歷的專業人員還低11%,若對教師進行投資,將可為美國經濟創造2兆3000億美元的收益,因此計畫平均給每名教師加薪23%(1.35萬美元),這項投資10年將要耗資3150億美元。
新生兒債券:紐澤西州聯邦參議員布克
紐澤西州聯邦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AP)
50歲的布克(Cory Booker)具有黑人背景,以及中生代優勢,他擁有425萬的推特粉絲,常常因為衝入火場救人、幫助遇到車禍的女士和救援挨餓受凍的小狗等善行佔據新聞版面。布克注意到,美國的種族間財富不均情形惡化,去年美國白人家庭獲得的財富平均為91.9萬美元,而美國黑人家庭則是14萬美元,他希望幫助美國人理財,特別是美國黑人,因此提出「嬰兒債券」計畫。
此計畫將為在美國出生的每個孩子提供1000美元的儲蓄賬戶,美國財政部將負責管理賬戶,每年會根據家庭收入自動向該帳戶存入另外2000美元,在孩子滿18歲之前,將無法使用戶頭內的存款,這筆錢僅限於未來支付大學費用、買房以及為退休儲蓄。
移民計畫:前德州聖安東尼奧市長卡斯楚
墨西哥裔的卡斯楚(Julián Castro)同樣是民主黨的後起之秀,他曾任歐巴馬的住宅與都市發展部長,擁有內閣經歷且曾任全美第7大城市長,加上辯才無礙、個人魅力十足,可望幫助在德州出生、家族有墨西哥移民背景的卡斯楚,成為聲勢最旺的民主黨參選人之一。
卡斯楚強烈譴責川普的移民政策,來自中美洲、尋求庇護的移民越來越多,川普卻將「仇外心態」付諸實行,針對幾個穆斯林占多數國家發出的旅行禁令,並大幅減少難民接收人數。卡斯楚提出改善移民政策的做法,包含撤除旅行禁令,為非法移民鋪平成為美國公民的道路,將非法跨境從刑事犯罪改為民事責任。
無條件基本收入:台裔美國企業家楊安澤
競選2020年美國總統的台裔青年創業家楊安澤(www.yang2020.com)
楊安澤(Andrew Yang)是台灣移民第二代,日前成為首位台裔美國總統參選人。他現年44歲,1999年拿到哥倫比亞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法學博士,擁有多次創業成功經驗。楊安澤以「人性至上」口號與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政見打響名號。「無條件基本收入」是指,政府每月無條件發給18歲至64歲的美國公民1000美元。
(相關報導:
廢除天皇才能為戰爭負責!聚焦孤軍作戰的日本廢除天皇運動
|
更多文章
)
楊安澤參選原先不被看好,但近幾個月在電視與網路宣傳帶動下,他的知名度不斷攀升,「無條件基本收入」政見讓他在至少20個州募到逾65000美元的捐款,同時也拿到民主黨初選首輪辯論會的入場券。
迄今22名民主黨2020年總統大選參選人: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紐澤西州聯邦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印第安那州南本德市長布德賈吉(Pete Buttigieg)前德州聖安東尼奧市長卡斯楚(Julián Castro)前馬里蘭州聯邦眾議員德拉尼(John Delaney)夏威夷州聯邦眾議員加伯德(Tulsi Gabbard)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前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葛瑞佛(Mike Gravel)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前科羅拉多州長希肯盧珀(John Hickenlooper)華盛頓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夏(Amy Klobuchar)佛羅里達州米拉瑪(Miramar)市長梅薩姆(Wayne Messam)麻州聯邦眾議員莫頓(Seth Moulton)前德州聯邦眾議員歐洛克(Beto O'Rourke)俄亥俄州聯邦眾議員萊恩(Tim Ryan)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加州聯邦眾議員斯瓦維(Eric Swalwell)麻州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知名心靈作家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台裔美國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科羅拉多州聯邦參議員班奈特(Michael Be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