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一架載有298名機組人員與乘客的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編號MH17波音777(Boeing 777)客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起飛,準備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Kuala Lumpur),不料,班機飛經烏克蘭上空時突然在空中爆炸解體,大量的屍塊與行李散落地面,現場慘不忍睹,舉世譁然。
在這298名罹難者中,包括了193名荷蘭籍乘客。13日,荷蘭飛安委員會(Dutch Safety Board)發布了這起飛安事故的調查報告,報告直指,造成飛機解體的主因是機體被來自於「艙外的高能量物體(high-energy objects from outside the aircraft)」所擊中,讓先前外界質疑MH17班機遭地對空飛彈(surface-to air missile)擊中的說法再度浮上檯面。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the report into the #MH17 crash will answer when it's published later http://t.co/qtwqCWfNoQ http://t.co/69Dv55B6Nl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5 10月 13日
釐清4大疑點
在這份報告中,荷蘭飛安委員會將重點置於釐清4大疑點,包括了:(一)造成班機空中解體的主因、(二)班機為何闖入禁航區、(三)罹難者家屬為何要等到4天後才經由馬航確認親屬及友人罹難,以及(四)機上人員在班機解體前究竟看到了什麼。
不過這份荷蘭的官方報告中,仍未詳細說明誰該為這起事件負責。荷蘭方面解釋,這是因為在國際空難調查的相關規範與慣例中,荷蘭飛安會並不具有追究責任的權力,而是由荷蘭另外派出的調查小組進行蒐證,預計年底才會完成報告。
What we know on eve of #MH17 Dutch Safety Board report http://t.co/wwMMajwpTK pic.twitter.com/uxNpayAhxF
— RT (@RT_com) 2015 10月 13日
A report on flight MH17 is expected today. Coverage of the crash from July 2014 #econarchive http://t.co/S8uifEe1mH pic.twitter.com/kCWTi0pZNG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2015 10月 13日
Here's what we know so far about crash of Flight MH17, ahead of publication of Dutch findings http://t.co/thhUezTS4s pic.twitter.com/1wA3aUl3lW
— Bloomberg Business (@business) 2015 10月 13日
由於馬航MH17班機在空中解體的區域位於烏克蘭境內,屬於政府軍與反政府軍交戰的範圍,當時歐美國家與烏克蘭政府嚴詞指責,認為是俄羅斯支持的反政府軍發射飛彈誤擊班機。 (相關報導: 《馬航空難》烏東叛軍控基輔誘發飛彈 | 更多文章 )
元凶是山毛櫸飛彈?
這份報告會先交至罹難家屬手中,再發布給媒體。荷蘭飛安會的檢察官們也將在記者會現場展示飛機殘骸,從殘骸上遺留的碎片來看,班機遭山毛櫸(SA-11 BUK)飛彈擊中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