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榮光歸香港》在台港人專訪側寫:生在「催淚」時代,即使驚懼不安也勇敢前行

香港警察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從炎夏到寒冬,再到第二個炎夏,香港反送中運動已經一周年,帝國邊陲的國際金融都市落入北京控制邁入第23年,煙霧瀰漫、搖搖欲墜,它的城民還沒有放棄,但不少人已經被迫離開這座「催淚」城市。今年6月《風傳媒》採訪了數名在台港人,他們提及中共時,語氣堅毅、用詞犀利;談到手足,眼神溫柔、眼角泛淚。港人的理性與感性,締造一場有如香港文藝復興的時代革命,他們說,這將持續直到「榮光歸香港」、直到「香港屬於香港人」。

催淚之城 憤怒炎暑

2014年9月香港爆發雨傘運動,身在香港的Albert眼見許多人拋下日常瑣事,一個箱子站上去就是民主講堂,儼然英國民主勝地海德公園(Hyde Park)翻版,當時仍是中學生的他只感到熱鬧有趣;嫁來台灣的香港媳婦Samantha,生平第一次見到港警使用催淚彈驅散群眾,隔天早上立刻搭機直奔抗爭現場,但她也直呼傘運的氛圍「夢幻」,金鐘就像「烏托邦」,群眾多數時候是以輕鬆心情參加。

Albert對港府的憤怒,是在跨越成年界線後才爆發。2019年6月,Albert走進第一場百萬人大遊行,香港人的團結讓他滿是感動,不料特首林鄭月娥打算讓《逃犯條例》強渡關山,群眾意識到,和平路線無法改變大局,抗爭於焉升級,警察暴力也不斷突破下限,傘運的平和感已不復見。

「香港人不想再軟弱下去了」,說著從和理非轉化為勇武派的過程,Albert的心情也是眾多抗爭者的心情,「因為光是遊行,政府是不會管你的,這就是官逼民反。」20歲出頭的Albert儘管說自己是「浪漫份子」,言談間仍散發港人的「理性」,談著家庭以及在街頭負傷、餐風露宿的經過,甚至被抓入警局無法聯繫外界的時刻──無論刻意掩飾或是天性如此──他都瞇著眼,笑得雲淡風輕,彷彿對一切都有覺悟。只有在談及梁凌杰的時候,臉上才泛出波紋。

2019年6月15日,一名身穿雨衣的反送中示威者在金鐘太古廣場懸掛橫幅,要求香港政府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不幸墜樓身亡,許多民眾至事發現場獻花悼念。(AP)
2019年6月15日,反送中示威者梁凌杰在金鐘太古廣場懸掛橫幅,要求香港政府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不幸墜樓身亡,許多民眾至事發現場獻花悼念。(AP)

2019年6月15日, 35歲醫師梁凌杰高舉「全面撤回送中條例、林鄭下台」等標語,在眾多市民眼前,從金鐘道太古廣場平台一躍而下。梁凌杰被視為最早看清港府面目、提出「五大訴求」的抗爭者之一,他的離世激發200萬港人參與6月16日「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遊行,當天眾人遊行時喊著「200萬+1」,+1指的就是梁凌杰。

「他是死諫的,」Albert眼眶微紅,聲音有個地方破裂了。他說,那一晚大家看著梁凌杰墜下,所有香港人的情緒都很大,而他徹底感受到梁的獻身精神。「我甚至覺得,是我們香港人把他推下來的。因為他覺得必須這樣做,港人才會去反抗最根本的問題——中共。」

2019年6月12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Samantha隔日從香港回到台灣,在飛機上拍下《紐約時報》當天的頭版。(受訪者提供)
2019年6月12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Samantha隔日從香港回到台灣,在飛機上拍下《紐約時報》當天的頭版。(受訪者提供)

Albert表示,所謂「勇武派」一開始也是以反驅散、拖延警察時間為主,例如當群眾衝入立法會,他與同伴就響應網路號召,在四周馬路設下防線;一直到了6月下旬,警察開始頻繁使用布袋彈、橡膠子彈,「勇武」才真正成型,他坦言除了反驅散、被動性防禦之外,也會攻擊支持中共的公司行號,例如砸玻璃、招牌等報復性的行為。 (相關報導: 為信念從沒退後》反送中內化香港人心中 「文化防衛」阻擋中國挑撥離間 更多文章

被抓的那一天,Albert沒有涉入衝突,只是聚集在警局外就被逮捕。他擺出配合姿態,因此只受到怒斥和推擠,但警察拖延超過24小時才允許他和旁人找律師,心急如焚的親友早已打遍全港警局電話,卻沒有人肯透露Albert在哪。全身而退的他說,自己已經很幸運了,某位勇武派的朋友在去年8月被捕時,明明已停止掙扎,一腳還是硬生生被警察扭斷,直到現在都不良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