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骨牌效應!大社工業區降編,石化大廠醞釀出走對岸 經濟部5月內政部都委會力挽狂瀾

高雄市政府3月決議將大社工業區從特種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大社工業區廠商聯誼會表示,此舉等同宣判大社石化工業區「死刑」。(資料照,高雄市都發局提供)

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3月22日決議,將大社工業區從特種降編為乙種工業區,由於工業區「降編」後,不僅讓既有石化業者無法擴增產能,即便是老舊設備的汰舊換新,未來也將被禁止。大社工業區廠商聯誼會3月底發布新聞稿,質疑高雄市政府侵奪經濟部之法定職權,逕將合法設置之石化工業區,透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予以強制刨除,工業區「降編」的做法,無異宣判大社石化工業區「死刑」,據了解,由於該工業區石化大廠國喬石化已宣布,將在中國泉州投資300億元,經濟部方面為了避免骨牌效應,已經準備在下月,透過內政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翻案。

高雄石化業是高雄市經濟命脈,卻也是高雄市民心中的最痛,2014年高雄氣爆事件重創高雄,讓高雄市政府鐵了心,對於高雄市仁武、大社等的群聚的石化業者進行整頓。

 相較審理速度,高雄氣爆受害者更在意真相。(林瑞慶攝)
2014年7月,高雄氣爆重創高雄,市府當時也對石化產業進行整頓。(資料照,林瑞慶攝)

「107大限」配合五輕停役 石化遷廠不單只因都市計畫變更

經濟部官員表示,仁武、大社工業區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87年,行政院當時為了配合中油五輕的遷廠除役,當時高雄縣政府針對仁武大社,所進行都市計畫第3次通盤檢討,要求仁武、大社工業區的石化廠商,必須配合五輕的停役,必須在107年遷出工業區,讓工業區從原本的「特種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這項共識即是業界俗稱的「107大限」。

據了解,仁武、大社工業區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因為涉及到中央政府對石化產業的產業政策,當初工業區的使用分區的重新檢討,以及園區內石化廠商的遷移,原本就是配合中油五輕的停產,以及後續石化專區(循環經濟專區)的規劃,因此,從一剛開始,就不是只是單純的都市計畫變更問題,加上大社工業區石化業產值逾900億元,聘僱員工人數高達2700人,石化業的遷廠涉及了多方的角力。

2017-04-02-中油位於高雄後勁的五輕煉油廠-陳威翰攝-flickr
2016元旦凌晨零時,高雄後勁中油五輕停爐熄火,政府兌現25年關廠承諾。(資料照,取字陳威翰flickr)

內政部官員表示,仁武、大社工業區的「降編」案,其實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已經來回爭吵多次,最早是肇因於1993年中油五輕引發的石化業污染事件,高雄縣政府當時在民國87年的仁武、大社都市計畫第3次通盤檢討,通過了附帶決議,要求區域內石化業者,配合五輕的停役,於107年底完成搬遷,仁武與大社工業區,在石化廠遷出後,順勢降編為「乙種工業區」。

據了解,在高雄縣市合併後,高雄市政府在民國103年底的仁武、大社都市計畫第4次通盤檢討(簡稱「四通」),再度討論到仁武、大社工業區「降編」的議題,由於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將嚴重影響區域內的石化廠商營運與勞方生計,高雄當地的石化業的勞資雙方,這段期間就不斷向經濟部與內政部陳情,希望內政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能夠將高雄市政府送來的「四通」擋下來。 (相關報導: 高雄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曾文生:「一坪換一坪」不變,大林蒲遷村一定會推動 更多文章

經部環團來回角力 氣爆成高市石化業催命符

據了解,有鑒於仁武與大社工業區石化業,對高雄乃至於台灣整體經濟產值,有很大的影響,內政部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當初在審查「四通」過程,特別要求經濟部,必須將高雄地區石化業轉型方案,一併送內政部都委會備查,不過,要命的是,高雄市在103年7月底發生氣爆事件,讓高雄市反對石化業的聲浪就此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