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10月7日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這是繼去(2019)年四國外長在美國紐約首度舉行會談後,再度進行的一次對話,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上任後,日本首度召開的部長級國際會議。
「四方安全對話」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按照美國副國務卿畢根(Stephen Biegun)的說法,「由於印太地區缺乏強而有力的多邊機構」,故須仿效北約,建立一個以四國為基礎,並擴大吸收其他成員加入的組織,目標就是「防堵來自中國的挑戰」。
面對美國國內疫情肆虐、川普本人又不幸確診的情況下,龐畢歐雖刻意縮短訪日行程,但仍是有備而來。目的就如他接受《NHK》專訪時所說:「我是為了確認印度太平洋是自由、開放且依法統治,還有我們都反對中國共產黨帶來的威脅而來。」龐畢歐強調,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題不僅是美日澳印這四國,也需要東協(ASEAN)等區域全體一起團結對抗。」
我認為川普的選情正遭對手拜登的強力挑戰,龐畢歐希望把共和黨競選團隊精心設計的「反中牌」,從國內打到國外,期能達成「出口轉內銷」的效果,為川普競選連任加分。
然而龐畢歐的「反中」言論,並沒有在「四方安全對話」中產生共鳴。與會各國對於中共在東海、南海的軍事行動表示關切,也都同意龐畢歐所說,在「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和繁榮」方面,具有共同的價值和利益;但日澳印外長卻在各自發表的公開聲明中,小心翼翼避免提到「中國」。我想最大原因就是這些國家至今仍無法擺脫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據全球金融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計算,中國在2019年時已是澳洲最大貿易出口對象,也是日本第2大和印度第3大出口國。
如果日澳印三國企圖減少對中共的過度依賴,那就是要推動三國供應鏈的多元化,形成需求互補;但有中國大陸學者指出,中國目前為東亞商品及服務供給中心,與許多國家具廣泛產業聯繫,尤其在特定醫藥製品、原料化學製品等領域,中共更是為數不多之供應商,短期內很難被替代。
日本是這次「四方安全對話」的主辦國,「開放的自由印度洋太平洋」也曾是過去安倍政府提出的構想。所以首相菅義偉告訴來訪的龐畢歐:「這一設想作為地區繁榮及和平的願景,在國際社會得到了廣泛的共識」,他所領導的政權,也將「堅定地推進這一設想作為基本方針」。
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誠如日本「防衛研究所」(Japan’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高級研究員增田雅之所說:「日本必須追隨美國的戰略趨勢」;但對日本企業來說,經濟脫鉤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廉價且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高效基礎建設,對日本企業是極具吸引力的。 (相關報導: 風評:二十年後的台灣,還能兩岸也無風雨也無晴嗎? | 更多文章 )
澳洲則從1970年代與中共建交後,就採取「政經分離」的政策,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超過70%的煤、鐵和天然氣,都是出口到中國;但安全上則是維繫和美國的同盟關係,澳洲也是「五眼聯盟」的一員,和其他美國的盟友共享情報資訊。今(2020)年7月,澳洲和美日兩國還在西太平洋和南海舉行聯合軍演。但澳中關係在今年發生重大變化,中共不滿澳洲要求調查新冠病毒源頭,憤而抵制澳洲葡萄酒和其它農產品,這對澳洲經濟造成重大衝擊。澳洲外長潘恩在這次「四方安全對話」中,特別強調澳洲不會把矛頭指向「反中」,顯示澳洲仍重視與中共的經貿互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