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柯總召」自2001年起,歷任立法院民進黨黨團第5、6、7、8屆總召集人,在立院中帶領民進黨黨團縱橫捭闔,為民進黨的成長與崛起及執政創下數不盡的汗馬功勞,論功行賞,他早應該隨著民進黨的開疆拓土而扶搖直上才對。論輩份或資歷和戰功,至少也該與五院院長併駕同行了!然而,究竟八字缺了那麼點命格,自2016年一片形勢大好的牌局中競逐立法院長失足而中箭落馬後,就只好乖乖認命地困守於「「永遠的總召」」之天花板下。
「永遠的柯總召」已被威權鬼魅纏身而異化了?
我擔任兩屆立委期間,跟他在立院一起為在野的民進黨團共同打拼,是曾經並肩的戰友,也是攜手追求正義理念與美好之夢的同志;曾經讚嘆過他的干雲豪氣和足智多謀,也見證過他的冷靜應對、能屈能伸的柔軟身段。他擔任「黨團總召」一職,確實是得心應手,無役不克。
然而,時易勢遷,2020年的大選,民進黨在國會再一次掌握一黨過半的局面,台灣似乎很多事情正在走樣,而且更像似加速度地大走樣。
記者陳熙文在1月30日的 【新國會臉譜】系列特寫中,介紹過這位「「永遠的柯總召」」,文中即曾引用他的受訪言語深刻描寫:
「台灣有一半以上的人討厭我,」他說。有藍的人厭惡他,也有綠的人不屑他,「(可是)政治人物不能憂讒畏譏、沽名釣譽,(總召)這個位置不是好人好事代表。」
不過該報導中也特寫了柯總召「殷殷自期」的一段「威權鬼魅」纏身縈繞的「反民主」政治惡習!該文寫道:
住在國會孤島上的男人。對於新國會、小黨割據,柯建銘強調未來希望以對話代替抗爭,他一定會尊重小黨,但有弦外之音:萬萬別奢求他忘記「總召」的天職是捍衛執政黨的理念。
國會議員跟執政黨沆瀣一氣,就是背叛選民!
如果台灣人民極力追求的是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立法院的國會天職就必當是力守民意,捍衛民意,強力監督行政權才是。很不幸地,一黨獨大的民進黨立院大總召柯建銘卻認定其「天職」竟然是威權遺緒繼續殘害及詛咒民意的「捍衛執政黨的理念」?
我願再一次強調,憲法被公認為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最高價值乃在守護人民權利,限制政府行政權的肆意擴張或無顧忌地濫權。立法院就是秉持憲法對政府施政的權利限制之意旨而賦予國會(立法院)對行政權進行制衡和監督。三權分立的憲政精神,乃在於政權機關和民意機關要嚴守各自分際,各盡制衡監督對抗之責。
職是,按照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我們不禁要疾言質問這位走火入魔的「永遠的柯總召」:「捍衛執政黨的理念」跟自甘墮落和自我矮化而淪為「執政黨的橡皮圖章」有何區別?這樣公然背叛民意違背憲政民主制度,良心安在?
(相關報導:
風評:誰是柯建銘口中「司改會的義和團御林軍」?
|
更多文章
)
說白了,柯總召被威權遺緒所牢牢纏繞的「民主認知」,毋寧正是吞噬台灣民主政治制度的大惡魔!輕棄國會制衡權,就是向頤指氣使的行政權屈膝下跪的民主大罪人。
接著我們來看看文首指出的柯總召得意之大作。他咵言:「農田水利會改制是歷史共業,是轉型正義的問題。」
也許該篇文章是小編代寫的,但既然掛名柯總召,其文責就該當掛名者負文責。
柯總召竟然無知且輕浮地強詞「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一詞乃係特定的專用名詞。中研院社研所研究員吳乃德博士在其大著〈民主時代的威權遺產〉中對此一名詞做了釋析:「『轉型正義』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民主『轉型』之後,處理『正義』的工程,包括處置加害者的正義、回復受害者的正義,以及歷史與真相的正義。」
再若是要參照長期進行臺灣轉型正義工作的【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民間真促會)所給予的定義,則應是:「轉型正義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以及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政治的、族群的、或種族的)分裂,所做的善後工作。」
何況,台灣轉型正義的政治工程已經由立法院立法明定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該政府組織所執掌條文也經立法清楚載明:
本會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規定,隸屬於行政院,為二級獨立機關,委員依法律獨立行使職權,除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另有規定外,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四條至第七條規定,規劃、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及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柯總召發文硬扯「農田水利會改制是歷史共業,是轉型正義的問題」,跟草包選總統的「三立少一立」之類比有何差異?既屬無知,更是胡言亂語。此番扯淡,對於正在競競業業想方設法克服百般困難的「促轉會」機構和同仁們而言,更是徒增困擾,甚至啼笑皆非。大失其「總召」之身分與人格!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於司法院大門前召開「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第40條」釋憲案記者會。(顏麟宇攝)
「農田水利會改制」的幕後齷齪不堪的真相
《強盜行為竟可説成是轉型正義!》把「消滅水利會強奪財產」這種強盜行為,美其名說是「改制升格」;更誇張説是「轉型正義」,真的是「厲害了!柯總召!」;但「開民主倒車」的不利後果,將會廻向民進黨的。
蘇煥智一開首就直批:柯建銘大言不慚的自誇說:「水利會終結百年糾結,定位問題終獲解決」,蘇煥智很不客氣地直接揭穿:民進黨之所以非要強勢動員壓迫「農田水利會改制」的幕後齷齪不堪的真相,所謂解決定位問題,就是陳吉仲的圖利財團之陰謀已完勝。
一個一百年前先進而正確的官民合作夥伴關係的公法人定位。根本沒有爭議的問題,祇有工業用水財團搶水的問題。
卻被幾個民進黨的小政客為了地方選舉恩怨,以及安插地方樁腳的政治利益,以政治鬥爭目的,大開民主倒車的行為。
其實關鍵就是一個無知而沒有擔當的領導者。
「永遠的柯總召」對農田水利會的了解其實是個白癡
蘇煥智的批文中對於「永遠的柯總召」有很多問答式的批駁,也就是一一引述柯總召對於農田水利會改制一案所曾說過的諸多無良發言,再進行每一句無良發言的矯正和駁斥。
「永遠的柯總召」曾説:「農業用水佔70%,剩下30%是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合理調配,是公權力的行使,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蘇煥智則駁斥:柯建銘這句話就是表示他就是大外行,對於農田水利會的實際運作模式既不熟悉還大放厥詞。徵諸事實,目前農田水利會不就是按照柯總召吹噓的這個方式年年如是處理的嗎?改革何在?改革就是把水權完全開放給工業財團充分供應的用心罷了!誰來保證台灣以後都不會缺水缺糧嗎?
蘇的論證是:「衹有在缺水時發生搶水問題時,必須依照水利法第18條規定處理,而這也是依法行政,也是公權力的依據啊!這跟改不改為公務機關有何關係呢?因為目前本來就是依水利法第18條在處理。」
「永遠的柯總召」説:水利會長期由地方派系掌握,是國民黨黑金政治之樁腳、選舉工具,國家向下沈淪,但另一角度卻也重傷國民黨形象,是反民主印記,不改可以嗎?」
20200726-台灣人對農田水利會改制的態度:前後兩次的比較(2017.12、2020.07)(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柯總召是否有道德責任去拒絕服從於不義之法?
1、目前17個水利會,4個民進黨的,13個國民黨的。而桃園水利會黃金春會長還是蔡英文選三次總統的水利後援會的總會長,也曾擔任民進黨中常委,難道他不是蔡英文的樁腳嗎?
2、而地方派系在台灣40年民主運動下,早已經不斷的弱化,不然民進黨怎麼可能在南部一片綠油油呢?
蘇煥智接著特別強調,日本殖民統治時代,都不怕地方派系,而刻意賦予農民成立「水利組合」公法人的地位。民進黨在完全打敗國民黨的地方派系完全執政的情形下,竟然會以消滅地方派系的理由,而消滅農田水利會。蘇對此譏刺說:祇能說完全執政,卻「飢渴的整碗捧去」。而且黃金春會長還特別為蔡英文成立全國水利會後援會。當時小英及民進黨也是承諾不會消滅水利會,但當選後國會過半完全執政下,卻食言而肥,立法消滅水利會,真的是過河拆橋、背信棄義!
蘇文中提及的黃金春會長,曾經擔任過相當時間的民進黨中常委,並曾在2016年大選中擔任全國農民組織(後援會)的助選大將,雖屆80高齡仍然出錢出力,結果卻被「永遠的柯總召」説成是國民黨黑金政治之樁腳、選舉工具,落得個:是國家向下沈淪的反民主印記?
這位「永遠的柯總召」年齡不大,卻似乎有點老番顛了嗎?或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故意指鹿為馬呢?
或許吧,為「捍衛執政黨的執政理念」,立法院大黨鞭就可以放棄國會議員良知,100%配合行政團隊和陳吉仲的農委會共謀開著坦克車,直接對著無助弱勢的農民團體強行輾壓而過,這難道不是台灣民主崩壞的先鋒旗手麼?
1963年,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他著名的《伯明翰獄中書信》(Letter from a Birmingham Jail)中說:「一個人不只有法律責任去守法,他還有道德責任去守法。相反,他也有道德責任去拒絕服從於不義之法。」
那位為曾經捍衛台灣價值不顧身家性命而對執政黨勇敢衝撞的柯建銘,還喚得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