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後首度表態 潘思亮呼籲政府把握台灣未來黃金十年

晶華酒店董事長、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潘思亮(見圖),今(16)日在媒體餐會上針對台灣政局發表看法。(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大選甫落幕,晶華酒店董事長、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潘思亮,今(16)日在媒體餐會上,針對台灣政局發表看法,他說,過去30年全球化過程,包括美國在內,全世界都往中國靠攏,台灣站在另外一邊,選擇「戒急用忍」,如今,世界局勢走向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美國回過頭來拉攏台灣這個盟友,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走向二元發展之際,反而有機會左右逢源,「面對世界經濟『去全球化』,我覺得台灣的黃金年代將要開始」,呼籲民進黨政府把握契機「拚經濟」。

潘思亮在總統大選結束後,接受彭博社等外媒專訪,對於蔡英文總統勝選,發表「黃金十年」的正面談話,希望政府能夠利用美中貿易戰、台商回台投資等契機,加速結構性改革,為了更進一步闡述理念,潘特別選在晶華年終媒體餐敘上發表看法。

「一年前,中美貿易戰開始以後,我們感覺到台灣社會出現很大的質變,這個感覺從2017年下半年就開始,我們發現晶華來台的外商層級突然提升很多」,潘思亮表示,30年前台灣原本還非常的「旺」,當時來台的商務人士,都是總裁、副總裁層級,但曾幾何時,層級就一路往下掉,台灣在全球商務活動逐漸被邊緣化。

過去30年全世界都「挺中」

潘思亮分析,台灣過去30年之所以被邊緣化,主要是全球化歷程,全世界都往中國靠攏,外商的亞太總部陸續搬到中國去,「包括美國政府在內,過去30年都是『挺中』的」,台灣邊緣化問題很嚴重,不過,從前年開始,這30年的浪頭在轉,來台的商務層級一下子提高許多,好久不見的總裁、副總裁都回來了。

不僅商務客如此,學術界也是如此,潘思亮表示,美國頂尖大學與海外國家、企業合作科研,在90年代以前台灣還是主要合作國家之一,過去1、20年中國政府開始很積極與歐美大學學術合作,並且對美國科研機構提供大量贊助,美國大學也往中國靠攏。

不過,2017年開始,美國學術交流的風向也跟著轉變,潘思亮發現,以前10年見不到1次面的美國大學院長、校長們,都跑回台灣來交流,1年還來台2、3次,潘思亮向他們探詢原因,他們的答案是「很多科技研發基金,都受到美國政府很大壓力,兩年前美國政府告知他們,如果拿美國政府補助的高科技研發,就不能拿中國的錢!」

潘思亮表示,中、美兩國在川普總統上任後,從合作走向對抗,如今美國學術機構也必須「選邊站」,在頓失中國資金資助下,只好回來找「老朋友」,潘說:「這個世局轉變,其實2年前就開始,這不只是貿易戰,而是科技競爭,西方過去2、30年全球化,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也即將要轉變。」 (相關報導: 日本「超單身社會」的誕生: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一人限定」KTV、酒吧、燒肉店夯 更多文章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AP)
潘思亮表示,中、美兩國在川普總統上任後,從合作走向對抗。(資料照,AP)

潘思亮表示,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下,長期在中國投資的台商們,因為美國提高關稅利潤一下子不見了,因此,台灣人這兩年紛紛前往越南、菲律賓等國,台灣的生產線為了因應訂單回流,現在也開始增加生產線,從二班制變三班制,「這是我30年前回台灣後,觀察到的第一個轉捩點,過去30年來,台灣面對全球化過程,因為『戒急用忍』政策被邊緣化,如今,情況即將扭轉!」

台灣有機會在中美貿易戰下「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