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惡戰,讓台灣經濟更依賴對岸?出口中國佔比攀升,引爆兩岸經濟應否「脫鉤」辯論

台積電等業者共同向政府反映,政府補助外國科技大廠來台設立研發中心,等於進一步補助外商挖角本國半導體人才。(新新聞資料照片)

台灣財政部去年底公布了2020年「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資料,其中出口中國大陸貨物佔比創歷年新高達43.8%,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於當地經濟是否「依賴中國」,或兩岸經濟是否應「脫鉤」等問題的激烈辯論。

在台灣股市破新高,經濟成長的當下,不同立場的陣營對台灣的經濟成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半導體帶領台灣出口中國大陸

根據資料,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出口最大宗的仍是「電子零組件」,增加了20%左右,達207.6 億美元,特別集中於積體電路,譬如晶片產品等等。緊接在後的是「資通與視聽產品」增加了 58.4 億美元(增加15.1%),之後則是光學器材增加了2.5 億美元(增加2.4%)。

確實,根據同份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出口貨品中,半導體佔關鍵角色。

台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分析,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19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較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中國大陸自2019年就開始囤積以及擴大採購半導體,導致對台灣出口旺盛的半導體需求激增」。

許多分析指出,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由於中國大陸的公司希望終止對美國的技術依賴,並且更換掉因為美國制裁而不再提供的零件,開始轉向台灣購買產品,因此台灣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在2020年一直出現增長。

譬如,根據台灣官媒中央社2020年9月公布的出口數據,台灣以急件運往中國兩家主要公司,分別是華為和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品出現增長。

台灣半導體領頭羊「台積電」(TSMC)去年7月至9月收入的22%來自中國大陸。根據美國媒體彭博社報導,由於全球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7奈米製程研發落後,台積電股價不斷高漲,市值達到 4,100 億美元,擠入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之列。

台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

然而,此數據公布之後,還是再次引起台灣政黨及輿論的激烈辯論—即台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大陸,以及台灣能否與中國大陸經濟「脫鉤」的老問題。

在野黨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政府稱,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政府政策「親中」,但據統計顯示,馬英九在任時,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比例(該黨稱為出口依存度)比蔡英文執政這幾年來還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便在臉書批評蔡政府將台灣「出口鎖入了中國大陸」。

但是,民進黨則反駁稱,所謂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金額增加,是反映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台灣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的結果:「例如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品佔台灣整體出口超過一半以上」。

除了兩黨相互抨擊之外,台灣輿論也對此議題熱切回應。 (相關報導: 美台關係史上最佳,蔡政府卻趨於被動?游盈隆指「背後關鍵」 更多文章

2020年12月在廈門與台北兩地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視訊會議中,中國國台辦代表便向台商喊話,稱若「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帶動,台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