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觀點:大選過後,修補兩岸關係必須做的事

蔡英文總統的連任成功與民進黨國會過半的完全執政,當然是因為去年初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兩制台灣方案」與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持續有6個多月的政治連帶關係所加以催化的政治效果。(資料照,簡必丞攝)

蔡英文以817萬票大勝韓國瑜的552萬票贏得總統大選,得票率領先有18.5%之多,這幾乎是跌破外界事先的選情預測,主要原因是投票率提高了有8%多,這是台灣的年輕人因為危機感與憂患意識而積極返鄉回家投票所創造出來的佳績,連帶地也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政治效果,讓民進黨10多席區域立委候選人的膠著選區最後產生拉抬作用,讓原本很難贏得國會過半席次的民進黨,最後終於獲得61席超高席次的立委總席次,繼續完全執政。

20200111-SMG0034-2020大選_01_2020總統大選得票結果
2020總統大選得票結果

此從此次區域立委得票率,民進黨獲得45.6%,只比國民黨的40.57%多了5%左右,因為單一選區小選區制度贏者全拿的選舉制度,民進黨就以46席區域立委席次比國民黨的22席多出24席的結果。顯然是,蔡英文總統選票的大幅領先韓國瑜,產生了政治的外溢效應,讓民進黨多拉抬了好幾席區域立委的選情,因而獲得國會過半立委席次的結果,其主要的關鍵就是來自於投票率的明顯提升與年輕人的積極返鄉回家投票。

蔡英文總統的連任成功與民進黨國會過半的完全執政,當然是因為去年初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兩制台灣方案」與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持續有6個多月的政治連帶關係所加以催化的政治效果。因此,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走向到底會是如何變化?

勢必成為國內外各界所聚焦關注的焦點所在。是以,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當晚的國際記者會上便明白表示,這是向全世界表達台灣維護主權的決心,同時也向中國的「一國兩制」明顯說「不」!她並強調,這次選舉結果揭露一個重要意義,「當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她也呼籲對岸當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是兩岸要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能夠讓兩岸人民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徑。

是以,早在去年11月中旬蔡英文選情趨於比較樂觀與穩定的情況下,蔡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有關是否想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蔡習會」時表示,「這聽起來滿誘惑的,但重點是,總統的責任是守住國家最基本的利益!」,她也強調,「她的用意很清楚,就是為了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她都願意去嘗試任何的可能性,但是不會以國家的主權跟國家的安全做代價。」顯示出,蔡英文在那個時候拋出或回應「蔡習會」的政治議題雖然是為穩定選情的政治操作,但也因此依稀透露出,蔡英文一旦連任,還是期盼能否積極打破目前的兩岸政治僵局與困局,而「蔡習會」的機會與可能性雖然未必操在蔡英文的手上,但卻是她想要進一步扭轉兩岸關係發展局面的重要突破契機。 (相關報導: 外媒解析:蔡英文連任,將把台灣經濟帶向何方?如何擺脫對中國依賴? 更多文章

事實上,就如當年曾經鐵口論斷「馬習會」可能性的許信良前主席,他的主要思維邏輯便在於,兩岸關係發展要化不可能為可能,就必須以「兩岸領導人」的政治高度與智慧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才能解決雙方兩岸主管機關與官僚體制的自我設限問題,否則,按照既有的兩岸決策體制的政治作為就只會壞事,甚至讓契機變成危機,反而敗事!事實證明,上屆總統大選之前,2011年11月7日舉行的「馬習會」順利完成了,原本把「馬習會」定調為選舉操作的民進黨當時黨主席蔡英文,也因為「獨排眾議」的許信良在關鍵時刻的政治判斷與說服而改變看法,讓「馬習會」的兩岸領導人會談歷史性畫面順利舉行,不至於因為民進黨的政治誤判或操作過頭而遭受破壞,讓未來的民、共關係互動發展保有政治操作彈性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