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就能獨立完成網頁,一位國中生告訴你台灣的教育體制出了什麼問題

Max Chou專訪,談論台灣的教育問題。(圖/Sudo提供)

什麼時候開始,補習班成為了台灣學生的「必修課」,學校教育已經不足以應付教育需求?什麼時候開始,學生習慣背知識,勝於運用知識,漸漸缺乏思考的習慣?什麼時候開始,學生不再以學習作為自己的責任,而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這些學生迷失了方向,失去了野心、信心、對學習的興趣,最後成為一個只求安全、小確幸的新鮮人。

Max Chou,一個15歲的國中生,8歲時便獨自完成了一個網頁、國中時期便用 PHP完成「聊天室」及「帳戶認證」功能、隨後跟隨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實習、並獲得兩間美國矽谷公司的Offer。在教育體系中,Max 確實是一個不稱職的學生,把所有時間都貢獻在課業外;然而以一個人才而言呢?相信我們都有明確的答案。

這個社會、世界到底需要的是那一種人才呢?是這些學生不稱職還是制度早就跟不上現實變化呢?

一切都是從學習程式開始

「第一次接觸程式是因為妹妹出生,我想要做一個網頁給她!」Max抱著一個單純的理由,於小學三年級第一次接觸程式語言,很快便對程式深深的著迷。程式語言是不受年齡所限制的,只要具備著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機,就一定可以做得到。「找到自己想做的,遠比學業成績來得重要」Max說。他在短短四年間便成為技術雄厚的開發者,不只受邀到葉丙成教授的公司實習,更獲得到矽谷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們終有一天會以興趣做為我們的終生職業,能夠及早發現及準備是對孩子的發展更正確的決定。

矽谷的這一趟旅程,讓我成長,也看清我們(台灣學生)的不足

「我還沒出境就碰到第一個困難了。」Max笑著說,回憶著一個月前的矽谷之旅。Max 提到當時因為自己年紀才15歲,又單獨入境,海關問了他非常多的問題,不只懷疑他的旅遊動機,也懷疑他是否有長居美國的打算,甚至還一度被帶進辦公室質問。「我覺得有問題就是要去解決,怎麼能讓自己白走一趟,所以我不放棄,最後終於說服對方,取得三個月的簽證。」除了遇到海關的阻礙,英文也是讓Max很頭痛的問題。「我一開始很難理解對方的話,經常都要請朋友幫忙翻譯,後來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了。」Max深知自己愈早解決問題,才可以獲得愈多收獲,所以不只決定不再依賴別人幫忙翻譯,更主動找當地人聊天學習,很快英文溝通對他來講已經是輕鬆的事情了。

「碰到問題,就要盡快解決,才可以為自己帶來最大的收獲。」Max一直堅持著這樣的信念,也是為什麼他可以成長的這麼快、比同齡的同學甚至是大學生還要成熟的原因。「Problem Solving」、「Thinking」是很多台灣學生都缺乏的能力,他們習慣或依賴他人給答案,卻不再自己思考;殊不知學習真正寶貴的地方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或許這是我們太習慣或依賴背誦所謂的「標準答案」,跟從教育體系下所謂的「應該」而促成的。 (相關報導: 【莊翰銘專欄】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場謀殺!最冷血的凶手,你猜得到是誰嗎? 更多文章

Max感嘆的說:「我曾經認識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他本來可以有自己更喜歡更理想的發展,但他決定想要留在『正常』的教育體系,我不禁在想『正常』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台灣人太不敢冒險了,才會把習慣當成正常。」Max 接著分享了一他在美國的故事,「那天我帶了棉花糖準備要參加燒烤 Party,但因為下雨的關係,最後只能用火爐來烤棉花糖。突然,有兩個 5 歲的孩子跑來問我可不可以也試試看,當下第一個想法也是擔心他們會有危險,於是我詢問他們的父母,得到的回應讓我印象深刻,他們說『為何不可,就讓他們去試試看啊!』我想如果把今天的情景換成是台灣父母呢?想必因為有危險的可能性,一定不會同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