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在南韓的複雜遺產:慰安婦、徵用工問題牽動民族情緒,尹錫悅能解決嗎?

7月12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前往日本駐韓大使館公報文化院,弔唁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AP)

日本殖民歷史產生的痛苦記憶,讓南韓人對安倍晉三之死沒有太多傷感。但是在安倍離去之後,《經濟學人》認為兩國關係或許出現了轉機。

從首爾到東京飛行時間不到兩小時,然而日韓政府高層很久沒有積極互動了,上一次進行國事訪問是在2011年12月,兩國戰後以來最友好的時期。

當時,時任南韓總統李明博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會晤,李明博讚揚野田下令交還日本在朝鮮半島殖民時期搶走的「朝鮮王室儀軌」等1200冊古代圖書。野田作為東道主,特地在京都擺設晚宴,一起慶祝李明博70歲生日,兩人更表示希望在日韓之間建立起「面向未來的關係」。

日本和南韓是東亞經濟強國,而且都是成熟民主國家、美國堅定的盟友。在現代地緣政治方面,日韓擁有多項共同利益,它們都需要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成長的影響力、北韓的核武威脅,但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給南韓帶來的痛苦記憶是兩國關係暖化、美日韓軍事合作的障礙。

在同一場領導人峰會上,李明博和野田就「慰安婦」議題針鋒相對。此後,安倍晉三上任日本首相,日韓關係急轉直下。2017年起,帶有右翼民族主義傾向的安倍碰上南韓左派人權總統文在寅,不是重新點燃歷史爭端,就是在貿易戰火上加油,兩國政府發生更多衝突。

李克強、文在寅、安倍晉三在成都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美聯社)
2019年,李克強、文在寅、安倍晉三在四川省成都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美聯社)

安倍晉三在南韓留下的複雜遺產

疑日、反日民族情緒

2012年至2020年,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期間,日韓雙邊關係充滿挑戰。美國南韓經濟研究院研究主任費瑞爾(Kyle Ferrier)指出,日本殖民朝鮮引發的歷史問題一直是兩國關係緊張的根源,日方經常認為自身已經努力彌補;韓方則批評日本誠意不足,質疑安倍欲修憲、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與追求和平的態度自相矛盾。

安倍任內的一些行為也惹怒了反日民族情緒高漲的南韓人,並使他在高達8成的南韓人心中是負面形象,被痛罵是「戰犯後代」、「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的極右翼」。他曾以私人身分參拜靖國神社,下令調查承認二戰期間日軍強徵朝鮮慰安婦的「河野談話」,並拒絕對日本二戰期間將朝鮮人用作奴工一事多做回應。

「河野談話」是日本政府1993年調查日本政府文件、歷史檔案以及慰安婦證詞後所做出的聲明,談話還包含時任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對朝鮮慰安婦表示衷心反省和道歉。2010年代,日本社會民族情緒上升,常見輿論批評「河野談話」等日本政府為二戰行為道歉的聲明是「自虐」。

安倍政府下令調查「河野談話」讓南韓人尤為憤怒,質疑他是否對慰安婦倖存者的陳述有意見。由於日本與中韓的外交關係迅速惡化,加上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出面調解,敦促重視日美韓軍事同盟關係

以應對中國威脅,安倍政權才於2014年明確保證,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都會承認「河野談話」立場。

南韓日本軍慰安婦受害者以及遺屬針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第一次庭審13日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進行,(右起)受害者李玉善、李英淑、吉原玉(Gil Won-ok)出席。(AP)
南韓日本軍慰安婦受害者以及遺屬針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進行,(右起)受害者李玉善、李英淑、吉原玉(Gil Won-ok)出席。(AP)

2015年12月,日韓領導人安倍晉三和朴槿惠就「最終和不可逆轉地」解決慰安婦議題達成了《日韓慰安婦問題協議》,隔年7月根據協議成立「和解‧平癒財團」,並由日方出資10億日圓(約新台幣2.8億元),向受害者發放撫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