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失能家人吃飯,不只是湯匙塞嘴巴!最該學的正確餵食法,必要時刻絕對慶幸有學好

照顧家中生病長輩,無論在生活各方面的協助都是一門學問。(示意圖擷取自Youtube)

家裡有因年紀漸長或疾病而吞嚥困難的長輩,學會正確的餵食方法就顯得更加重要。許多人不知道該到哪學習正確方法,有鑑於此,照護專家朱偉仁寫下最實用的幾招,最常見疾病的「對付」方法接下來將詳細介紹。

一般人通常會因為年齡漸長或罹患中風、癌症等疾病,抑或遭逢意外,導致口腔變化,致使吞嚥或咀嚼困難。在用餐時,會出現咳嗽或嗆咳的現象,有時每一口食物都要吞嚥兩、三回才能吞下去。甚至用餐後,舌面上還會殘留許多食物殘渣,或者食物堆在口腔的一側沒有完全吞下,這都是吞嚥困難的現象之一。照顧者在進食或餵食的時候,都需要特別留意,因為前述這些狀況會造成受照顧者不舒服或引發危險。

當受照顧者出現吞嚥退化現象,飲食的方式可以軟化食物、將食物剪切較為細碎或是糊狀,可按受照顧者的退化情況調整。將食材打成糊狀時,盡量保持原有食材的形狀,有時可利用模型維持食材原始形狀,讓受照顧者能感受到在吃原本的食物。如果吞嚥退化到嚴重程度,就只能採取管灌方式,除了自製果汁或泥狀食品,也可以找營養師諮詢,購買適合受照顧者的流質營養食品補充需要的營養。

當受照顧者出現吞嚥退化或障礙時,照顧者就要很小心了。在飲食的進程上,剛開始可選擇單純、質地較密的,並含膠質性的食物,像是果凍、布丁、愛玉凍、洋菜等,除可預防吸入現象,還能維持足夠的水分攝取。之後再慢慢增加顆粒狀的食物,例如較稠的稀飯,最後再選擇固體食物。

在液體或流質食物的選擇方面,可利用凝結劑、麥粉等將果汁、牛奶或湯凝結成糊狀來食用。如果受照顧者需要使用管灌餵食,照顧者最好能先學習管灌的技巧,通常這還是交給醫護專業人士協助比較安全。

餵食的環境與姿勢注意事項

吞嚥退化或產生障礙的受照顧者在進食的時候要特別小心,照顧者也特別需要耐心,因為受照顧者需要的用餐時間較長,也會有些小狀況發生,甚至會因為出現咳嗽、或是咀嚼困難而發脾氣,這都需要照顧者發揮耐心與細心才能順利完成用餐。

以下注意事項提供照顧者參考:

1. 選擇單純的用餐環境,不要讓受照顧者在進食的時候,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2. 避免使用吸管,因為受照顧者容易在準備好要吞嚥前,造成液體進入氣管,導致嗆咳。

3. 請受照顧者在吞嚥時將下巴往內縮,確保吞嚥安全。

4. 如果受照顧者因為吞嚥緩慢,需要較長時間進食,千萬不要催促他。

5. 用餐結束時,要檢查受照顧者口中是否有殘留物,以免嗆窒危險。因為在吞嚥過程中,通常有百分之十以上會發生噎嗆情形,或大量的食物殘渣堆積口中。 (相關報導: 「老了小孩不在身邊怎麼辦?」29歲大男孩當老人照護,一則暖心影片逼哭全台灣 更多文章

善用各式用餐輔具

「我已經無法得心應手地使用筷子了。右手的拇指無法用力抓緊,其他手指也變得僵硬、無法動彈。往後,吃飯的方法自然也需要隨之改進—結果,除了流食外別無選擇。」    —一公升的眼淚 亞也的日記

飲食是門藝術,可以吃得健康、可以吃得優雅,但是當我們因為生病或年齡高長,慢慢產生行動或咀嚼吞嚥困難時,如何維持平常的飲食方式,或許都會認為是痴人說夢。甚至有些身心障礙朋友要進餐廳享受一頓美食,都顯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