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座邵之雋中秋佳節為何連PO三文「狂轟壽險公會 暗諷金管會」

邵之雋為了ICS(保險資本標準)相關問題槓上媒體記者及壽險公會員工。(柯承惠攝)

財團法人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常在臉書批評時政及政府官員,不過,這一次邵之雋卻罕見地跟媒體記者及壽險公會的員工嗆聲,而且火藥味十足。

邵之雋今天在個人臉書連續PO了三篇文章反駁特定人,第一則PO文提及,今天不看網路還好,看了嚇一跳,我不過評論ICS(保險資本標準),可能台灣99%人民都沒有興趣政策的訪問,竟然被工商時報狠酸一下。其實網路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樣貌,從長久來看,相較於channel,content才是話語權的基礎。從該報導彭小姐「專家評論也不能黑白講」的言下,自己這篇訪問的情境好像是隨便一個不懂的記者為了寫這個新聞隨便找個人採訪,而那個人為了刷存在感胡言亂語的樣子。

採訪記者大有來頭,財經專業備受肯定

邵之雋臉書寫到,很可惜的是,這篇剛好不是。這位採訪的記者,是從央行挖過去的,也在檢查局與地方政府服過公職,是留英的歐洲經濟學家。自己每次都笑他的社論艱澀到只有彭總裁才看得下去。邵之雋猜自由時報找他做財經副總編輯,是打算藉由重新定義媒體在財經的角色,進行市場洗牌。

也因此,這個訪問並不輕鬆,邵之雋不但要閱讀很多資料,問很多學者專家以及業者,還要交互詰問,與其說是訪問,不如說是論文口試。

邵之雋說,最終見報的觀點,其實精煉選擇的結果。選擇的邏輯是:由於會計制度選擇過於艱深,外界難以理解,也容易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膠著中。所以自己只提出平常人一看也感覺出來不對勁的地方,或者是發生機率非常高,甚至已經發生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罩門。例如,資金一定會發生外逃的現象,這是自己主要,但是壽險公會與彭小姐報導中沒有提及的問題。這是因為已經發生,壽險公會根本無法辯駁,而彭小姐也有做相關新聞報導。

邵之雋說,自己覺得這個決定很莽撞,是因為以歐盟為主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於今年3月17日舉行會議決定,把原訂於2022年1月1日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17號公報」(IFRS 17),延後一年至2023年1月1日,讓金控公司與壽險公司多出一年時間準備。連以自己市場為對象的會計制度都還要延遲一年準備,更何況是歐盟短天期的投資型保單市場完全不同的台灣。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AP)
以歐盟為主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於今年3月17日舉行會議決定,把原訂於2022年1月1日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17號公報」(IFRS 17),延後一年至2023年1月1日。(AP)

邵之雋臉書寫到,說實話,目前金管會是規劃2026年實施,與歐盟僅差三年,自己真的很難想像一個國家經濟體制的調整能那麼快。何況這個制度才剛推出,很可能還在滾動的階段,如果中間發生什麼錯誤或者要調整的地方,他們可能微調就可以,在市場結構完全不同的我們可能就被甩出去了。就像骨髓移植一樣,經濟體制換軌過程中發生排斥就可能就有災難性後果。至於壽險公會說日本也要開始推動ICS為框架的說明,則有故意騙不懂的嫌疑。從金管會的新聞稿來看,我們是以IASB制度為主,以我國國情進行調整。但是日本推動ICS,是在他們推動自己「革新清償能力制度」下,參考歐盟的做法。雖然都叫ICS,但「日體西用」、「西體台用」是兩個根本不同的邏輯。 (相關報導: 降不了溫!寶佳祭禁換約條款擋投資客,竹北高鐵案仍現排隊買屋人潮 更多文章

邵之雋表示,壽險公會也說,推動IFRS的好處是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及透明度。自己好奇的是壽險公會並沒有說明能提高台灣什麼的國際能見度,是已經逃出去的國際保險公司會再回台灣?還是台灣可以變成亞洲籌資中心?至於透明度問題,自己知道目前現今RBC制度有反應鈍化的現象,但是直接去接軌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制度會不會跳得太快了,真的沒有比較中道的選擇嗎?中間應該還有一個調整目前RBC制度的選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