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怎麼變成「礁」?菲律賓大法官:「井水」是關鍵

菲律賓最高法院大法官哈爾德勒薩(Francis Jardeleza,左)與總檢察長希爾拜(Florin Hilbay)一起展示剛出爐的南海仲裁判斷。(美聯社)

南海仲裁案判決,把中華民國領土的太平島定位為礁、不是島,菲律賓大法官的論點說,台灣提出的3口井,其中2口已不再供水,且水很鹹,太平島雖然有井,但不是全年都有水喝。

菲律賓南海案法律團隊首長哈爾德勒薩表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上地物具備可維持人類居住及維持本身經濟生活的要件,才能被定位為「島嶼」,而維持人類居住,最重要是有飲水。

他說,台灣方面提出太平島上有3口井,但菲方水質學家提出的反證是,其中「有2口已經不再供水,水很鹹。」此外,太平島上雖然有井,但不是全年都有水喝,遇到乾季或聖嬰現象,井就乾枯了。 (相關報導: 南海仲裁案》小蝦米怎贏大鯨魚?菲律賓與杜特蒂的仲裁策略 更多文章

現任總檢察長希爾拜(Florin Hilbay)也在說明會中表示,仲裁庭對島嶼主權歸屬沒有管轄權,因此「台灣作為太平島的占有者,保有對太平島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