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主題演講》揭密Blackwell製程、AI工廠建構 這2大台廠扮演關鍵角色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見圖)的主題演講19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劉偉宏攝)

「Blackwell不只是一顆晶片,更是一場供應鏈的奇蹟。」輝達(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於2025年Computex主題演講中,詳細揭露其次世代AI平台Blackwell的生產過程,並強調台灣不只是NVIDIA的合作夥伴,更是整個AI產業基礎建設的核心製造基地。

黃仁勳細數,從台積電12吋晶圓開始,到鴻海自動化產線組裝,再到京元電子(KYEC)極限燒機測試、Cooler Master液冷系統、Delta電源供應、廣達與技嘉伺服器整合……台灣供應鏈無所不在,完整構築NVIDIA口中「AI工廠」的硬體主體。

Blackwell製程揭密:從晶圓到AI超級電腦,台廠貢獻關鍵價值

黃仁勳以長達數分鐘的動畫介紹Blackwell平台誕生過程,特別強調台積電負責晶圓製造與CoWoS封裝(Chip-on-Wafer-on-Substrate),再由鴻海與Amkor進行模組化裝配、KYEC執行燒機測試與良率篩選。

整個GB200/GB300系統平均需: • 120萬個零件 • 5,000條高頻同軸電纜 • 130兆個電晶體 • 總重超過1.8公噸

黃仁勳形容:「這不是單一公司的成就,而是台灣科技供應鏈幾十年積累的工藝與信任。」

NVIDIA建構AI工廠 台積電、鴻海角色最關鍵

黃仁勳揭露,Grace Blackwell平台生產流程涵蓋: • 前段製造:TSMC負責7奈米製程晶圓生產,並進行晶片堆疊與金屬佈線 • 先進封裝:與ASML、Synopsys合作,進行光罩計算與圖像微影 • 模組裝配:由鴻海主導,結合Cooler Master、Delta液冷與電源零組件 • 板卡組裝:技嘉、廣達、Supermicro等系統廠協力完成 • 測試驗證:京元電子(KYEC)承擔壓力測試與高溫燒機責任

這套運作流程不僅保證運算穩定與能效,更成為AI工廠建置的模板輸出,複製至全球各大資料中心。

數位孿生工廠推動製造轉型

為支援供應鏈數位轉型,NVIDIA與TSMC、鴻海、廣達、和碩、技嘉、偉訓等廠商合作,建構數位孿生工廠(Digital Twin),藉由Omniverse模擬整體產線佈局、冷卻動線、供電配置與機器人協同作業。

主要 案例包括: • 台積電與MetAI:將2D設計圖轉為3D智慧廠區模型 • 廣達與和碩:模擬焊膏分配與步驟流程設計,減少製造瑕疵 • 鴻海跟緯創:模擬數據中心的冷卻與電源效率,打造AI-ready基礎設施 • 台達電跟技嘉:部署AI代理人協助現場員工進行維護與技術教學

這些導入案例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加速AI部署與產業升級。

AI革命不只在矽谷更在台灣生根

黃仁勳表示,「從TSMC的晶圓,到鴻海的組裝、到每一條高頻電纜的焊接,這些都是AI革命的根基。」他並指出,未來NVIDIA將在台北打造新總部Constellation,與供應鏈夥伴持續深耕,打造下一個兆元產業。

「你們(台廠)不是我們的供應商,你們是我們的夥伴,」黃仁勳對台下觀眾高聲喊道:「未來的AI世界,就是從這裡(台灣)出發的。」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