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法說》62%→45%,台壽避險比率走低,葉栢宏:已回升至53%

中信金控16日舉行法說會,人壽子公司的營運情況受到媒體熱烈提問。(資料照,中信金控提供)

中信金控今(16)日舉行法說會,會中公布主要子公司台灣人壽今年3月底避險比率為45%左右,較去年9月底62%及去年12月底48%持續走低。數字透露為何多數壽險業者4月損益表會呈現虧損,有的甚至還大虧近百億。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表示,台壽目前避險比率已回升至53%。

新台幣對美元去年貶值2.046元、貶幅6.24%,今年第一季續貶4.01角、貶幅1.21%,壽險同業坦言,原以為新台幣貶勢穩定,加上美國聯準會後續可能降息,避險工具NDF日後有機會便宜些,業者紛紛降低避險比率,連帶使得國內壽險業長期以來,避險比率介於55%~60%算合理的情況改寫,過去一年多來常見跌破5字頭,避險比率僅4成多。沒想到來了個關稅戰。

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在,媒體關心台壽避險比率,葉栢宏答覆指出,「3月底避險比率45%左右,現在來到53%。」他並解釋,因傳統避險工具太貴,台壽透過不再續做反向的NDF來自動提高避險比率。

台幣每升0.1元,台壽稅前盈餘少2.6億

葉栢宏說,新台幣每升值0.1元,匯損對台壽稅前盈餘約侵蝕2.6億元。雖然歷經5月2日及5日台幣共大升1.872元的震撼洗禮,但台壽體質穩健,目前RBC(資本適足率)仍有270%左右,淨值資產比率也高出3%許多。就算新台幣狂升至29.5元兌1美元,台壽的RBC仍在200%以上。

因應資本市場大幅波動,以及2026年保險業將接軌兩大國際制度,台壽董事會已經通過,將發行上限300億元的次順位債券。葉栢宏說,次債幣別新台幣與美元可能都會有,台壽RBC每提高1個百分點約需注資6億多元,300億元次債資金今年底前到位的可能性大,估計可提高台壽RBC約46個百分點。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16日出席中信金控法說會。(陳怡慈攝)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16日出席中信金控法說會。(陳怡慈攝)

今日法說會簡報也顯示,台壽3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140.17億元,因應4月新台幣大升壓力,台壽4月底外準金餘額已降至約99億元。葉栢宏表示,現階段不會向金管會申請採用外準金新制,因金管會規定可做為新制第一桶金的幾項準備金,以台壽來講金額相對比較低。未來是否採用新制,將併同今年底接軌國際會計新制IFRS 17時一併考量。

保單解約多,2024年底有效契約價值僅微增

台壽今日也公布,2024年底有效契約價值(未扣資本成本)為1585億元,僅較2023年底微增2.1%,主因保單的脫退率增加,侵蝕有效契約價值222億元。

葉栢宏解釋,2023與2024年新台幣呈現貶值,保戶解約美元保單換成新台幣,造成脫退率增加,今年第一季情況比較穩定,不過,4、5月間台幣大升、股市大跌,保戶擔心台幣持續大升、抑或股市大跌衍生資金需求,都讓脫退率有走高跡象。 (相關報導: 保單扣押修法》立院完成初審 四大變化、解約金豁免門檻提高 更多文章

中信金總座:以七三比為長期經營策略

中信金控總經理高麗雪16日出席法說會。(陳怡慈攝)
中信金控總經理高麗雪16日出席法說會。(陳怡慈攝)

壽險業今年經營辛苦,銀行業安穩許多,此為目前主流預期。中信金控總經理高麗雪今日在法說會也提到,中信金一直以來經營策略以銀行為主,面對未來總體經濟情勢的高度不確定性,將採取銀行子公司的資產或獲利占整體金控約7成,以人壽子公司為主的非銀行的資產或獲利占比約3成,以此七三比來帶領中信金穩健前行。